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世界報

看香港新冠疫情管理的成功經驗

發表時間:

法國世界報的香港特約記者陳翡(Florence de Changy)周四在該報撰寫文章,介紹了香港在此次新冠疫情管理上的成功經驗。文章在標題中指出,快速地對患者進行治療,使得香港避免了衛生危機。在副標題中,文章寫道,香港只有4例死亡病例,能夠解釋這一成績的原因是:戴口罩以及在病人剛出現癥狀時就對病人進行治療。

法國世界報
法國世界報 RFI
廣告

文章一開頭描述香港醫院急診部的情況說,在香港47家公立醫院之一的灣仔Ruttonjee醫院的急診部入口處,時不時的有救護車抵達並卸下擔架,這些擔架上的病例都是與新冠病毒無關的常規急診病例。該院的呼吸傳染病科負責人Raymond Liu博士介紹說,“總的來說,很少能見到載着新冠病患的救護車趕來。他說,我們的整體策略一直是:在病毒仍然很容易治療的早期階段就進行治療。”

文章指出,有着740萬人的香港,於今年1月23日發現了其第一例確診病例。在香港確診的1,041例病例中,現在已經治癒了920例,總共只有四名患者死亡,這一成績使得香港成為抗擊新冠病毒成功的典範。更何況,香港的地理位置使得香港本該是最受新冠病毒直面衝擊的地方。

在2月中旬關閉邊界之前,每天有成千上萬的中國人到達香港。香港的人口密度是地球上最高的,香港的居民每天都處於極端擁擠的狀態,這非常適合一切微生物的快速傳播,適合微生物通過所有的共享服務進行傳播。

但是,在近兩周內,香港沒有一個新的本地案例,以至於5月5日星期二港府宣布部分取消3月底實施的某些社交距離措施。中國農曆新年後就一直關閉的學校,應該會在本月月底之前重新開學。

文章繼續寫道,包括法國在內的一些國家或地區,他們實施的策略是,儘可能長時間地將患者留在患者的家中,並要求患者僅僅是在呼吸困難的情況下再尋求幫助,但香港的策略卻正好相反,是儘可能早的識別並對患者進行治療,以便在早期就制止病毒的攻擊。這樣,發生潛在併發症-尤其是炎症、感染和血栓栓塞的風險就被消除了。

Raymond Liu博士還告訴記者說,無論選擇哪種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新冠疫情讓醫學界獲得的主要經驗是,儘快地治療患者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無法預測每個病患對藥物的反應是怎樣的。

文章繼續寫道,香港的策略不僅讓病患避免併發症並進而康復的機會得以提高,而且還減少了下游感染的風險,因為新冠病毒存在大量健康攜帶者的情況,大大增加了社區傳播的風險。另外,根據對香港病例的精確追蹤研究,新冠病毒的傳播主要是在人們沒有戴口罩的情況下在親近的人之間傳播的:比如,在同一家庭的成員之間傳播,在一同吃飯的人之間傳播...

文章還指出,香港方法的另一個特點是立即廣泛地戴口罩。

不過文章也寫道,科學家們目前一致認為,沒有一種方法是只用它就足夠的。要同時採取多種具有互補性的措施才有可能控制住疫情。

文章最後也指出,香港在2003年時吃過薩斯的苦頭,這也使它在處理此次疫情時更有經驗。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