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台北一周

台灣新冠肺炎輸出病例大爆發

發表時間:

台灣輸出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大爆發,9月23日,一天之內新增了19例,其中有18名是菲律賓人、1名是日本人。他們都是從台灣回到菲律賓和日本,在他們母國的機場入境時,被驗出新冠肺炎陽性。這再度引起台灣是否潛伏「小區感染」的隱憂,引發了民眾恐慌!

總統蔡英文(中)2020年4月116日對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13點說明強調一直與台灣衛生部門保持技術交流表示,這13 點回應也說明了台灣的參與並不完整;台灣只是個案被允許,沒有全面性確保台灣可以完整參與,台灣應該要得到一個完整的參與權,雙向與WHO有互動。
總統蔡英文(中)2020年4月116日對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13點說明強調一直與台灣衛生部門保持技術交流表示,這13 點回應也說明了台灣的參與並不完整;台灣只是個案被允許,沒有全面性確保台灣可以完整參與,台灣應該要得到一個完整的參與權,雙向與WHO有互動。 © 中央社記者張新偉攝
廣告

台灣疫情指揮中心9月23日宣布,一天之內新增了19個新冠肺炎輸出病例。什麼叫「輸出病例」呢?就是人員離開台灣後,回到他的母國,或轉往其它地方,當他出境時是一個健康的人,但入境時,被當地機場檢疫人員驗出新冠肺炎陽性反應。

這顯示了什麼問題呢?就是這些人在台灣可能已經被感染,只是沒有發病,可是這些人帶着病毒到處跑,不知道在台期間已經造成多麼大量的傳播,只是被感染者也沒有發病,所以就出現台灣現在的情況─表面上受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數很少,還不到五百人,社會上大多數活動都正常,好像防堵得很成功,但卻潛在,「會不會爆發第二波」的隱憂!

目前台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針對18名菲律賓個案在台接觸者,共匡列了372人,應采檢202人,采檢結果,其核酸及血清抗體檢驗都是陰性。

這就奇怪了,到底問題出在哪裡?台灣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到目前為止,總計台灣已經有38個輸出的確診個案,可是這些個案,他們並沒有在台灣引起群聚感染,所以指揮中心對於國外部分采檢結果目前是抱持懷疑的態度,不過台灣官方也說,仍然會持續追蹤接觸者的健康狀況。

根據台灣官方疫情調查顯示,這18位菲律賓籍個案中,有11位是在9月11日搭乘同一班飛機返回菲律賓,這班飛機共有78人從台灣出境,含9月16日已經公布的2名個案,這架班機累計有13名檢驗陽性個案,陽性率達到16.7%,異常偏高;另外有4例是9月10日同班機返回菲律賓的旅客。

這18名菲律賓籍個案,年齡介於20多歲到50多歲,8名男性,10名女性,分別在台擔任作業員、家庭看護工、船員等工作,離境日期介於8月19日至9月11日之間,都在入境菲律賓時采檢陽性。

台灣疾管署防疫醫師分析,船員、家庭看護工,相對單純,只需針對主要接觸者追蹤采檢。工廠作業員接觸者眾多,必須找出過去十四天內的可能接觸者,至於出境前兩天的接觸者,必須居家隔離,所幸目前為止都是陰性。

台灣疫情指揮官陳時中說,6月1日至9月20日,從台灣出境到鄰近國家的檢驗陽性率,以菲律賓最多,目前累計已經有25例,陽性率達到0.48%,明顯高於其他國家;台灣的指揮中心把相關病例視為本土個案進行調查,但在台灣並沒有發現群聚,因此懷疑當地采檢情況可能異常,正積極跟菲律賓政府聯繫中。

一位台灣官員透露,到目前為止,菲律賓回應不多,回答也很模糊,進一步詢問他們「判定標準」是什麼,則一直沒有回復。此外,自24日起,台灣取消菲律賓人士入境普篩,有癥狀者才需要篩檢,沒有癥狀則不必采檢。但入境菲律賓的旅客都必須在「集中檢疫場所」完成檢疫,在檢疫期滿前,進行采檢。

另外一個日本籍的個案是50多歲男性,8月29日入境台灣,9月12日檢疫期滿,14日返回日本時,采檢結果呈現陽性。後來這位日本籍旅客主動通知台灣的指揮中心,他在9月20日及21日核酸檢測復驗結果都是陰性。台灣官方也針對這名個案,在台灣的接觸者,匡列一個人做檢測,結果核酸及血清抗體檢驗都呈現陰性。

針對以上的特殊狀況,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兩人的看法,都認為台灣小區內存有潛在的確診者,少數移工族群恐怕是感染者。

為何台灣輸出的確診個案愈來愈多呢?施信如列舉兩大可能原因,一是日本、菲律賓等國測試方式跟台灣不同,如CT值標準不一或更嚴格,但這不能說是檢測出錯;另外一個是,在台灣的移工族群中可能有少量的感染,因為癥狀不明顯,而且數量很少,所以沒有擴大。

這位專家指出,現在台灣都是有癥狀或病例才去檢測,所以沒有辦法證明移工族群都沒有感染。他說,指揮中心深入分析現有卅八例輸出個案,相關接觸者采檢都是陰性、沒發現異狀,這也是事實,但台灣迄今應不能排除零確診。

黃立民院長則認為,這18名確診個案在台灣匡列接觸者只有372人,等於1人僅匡列20人,采檢人數真的太少了。他深信,台灣小區內仍有潛在的確診者,目前只能希望第一線醫師多增加采檢量。

這位院長建議,台灣對於菲律賓已經有25例輸出個案,希望在檢疫量能充裕的情況下,指揮中心能考慮讓菲律賓移工在出境前接受檢測,確認出境前沒有感染,這樣出境後如果出現類似情況,才有證據可以釐清。

至於台灣指揮中心提到,菲律賓機場采檢是外包,采檢質量似乎有疑慮,以致陽性率特別高,學者強調,這沒有證據可以證明,只能說各國檢驗方式不同,或許菲律賓疫情就比較嚴重、傳染力強所致。

總之,到目前為止,台灣輸出病例大幅增加,但內部卻顯得風平浪靜,民眾除了戴口罩、參加活動須採取實名制之外,幾乎日常生活都很正常,這到底是國外的入境檢疫有問題?還是台灣實際上潛藏着小區感染的隱憂,只是目前尚未發病。立秋以來,台灣氣溫正逐漸下降,第二波疫情是不是會爆發,會不會比之前的第一波還嚴重?全台正拭目以待!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