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當今世界

天津氣候會議中國向發達國家施壓

發表時間:

中國周二(10月5日)在天津國際氣候談判會議上向發達國家施加壓力,要求發達國家增加減排標準,為達成全球氣候公約做更多努力。路透社發自天津的報道說,中國是全球主要碳排放國,而碳排放又被認為是地球升溫的主要原因,中國的碳排放量因其經濟增長而繼續增加。

廣告

但中國氣候談判代表團團長蘇偉則強調,西方國家的人均碳排放量比中國高得多,現在發達國家應當讓新興國家繼續發展經濟,並從根本上提高他自己的減排目標。

第四次聯合國氣候談判會議10月4日在中國天津開始舉行,有177個國家代表團參加。這次談判是為今年11月29日到12月10日將在墨西哥坎昆召開的聯合國氣候大會做準備。坎昆氣候大會的總目標是產生一個替代“京都氣候協議”新協議,京都協議將在2012年到期。
在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大會失敗一年之後,目前在天津參加談判的一些國家代表團僅僅希望坎昆會議能為產生有約束力的新全球氣候協議打個基礎,並在在2011年正式簽署。

2009年底在丹麥首都舉行的氣候峰會僅僅獲得一些不具約束力的減排承諾。隨後的談判都沒有真正達成具體的減排目標。

路透社說,在天津,人們對坎昆會議不報太大希望。個代表團更多是要就遏制地球升溫的財政籌款達致共識,主要是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轉讓綠色技術,減少能源消耗,幫助這些國家實施保護森林計畫。
中國代表團團長蘇偉表示,儘管發達國家在哥本哈根氣候會議已經確定了自己的減排承諾,但這些承諾離發展中國家的期望和科學的要求還相差很遠。因此在坎昆會議上,發達國家還是不能逃避減排問題,但是蘇偉沒有具體說明他要求發達國家進一步減排的數字。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另一新崛起國家的談判代表向路透社表示,他認為坎昆會議取得進展的可能性很微弱。他說,自己“不認為事情進展特別快,也看不出天津談判能達成實質性的成果。
據聯合國提供的信息,目前的減排目標還不能夠將地球升溫限制在兩攝氏度以下。根據一些專家預測,地球如升溫超過兩攝氏度,海平面將升高,出現嚴重的乾旱、水災,等大規模氣候反常現象。
而哥本哈根不具約束力的協議表示,簽署各方要努力讓地球的升溫不超過兩攝氏度,並圍繞這一目標來制定其減排標準。
中國氣候談判代表團團長蘇偉昨天在天津敦促發達國家兌現承諾,向發展中國家提供300億美元的援助。他表示,“這將是坎昆會議能否取得成果的重要標誌,也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重建信任的一個重要因素。”
中國新華網指出,中國宣布到2020年,中國的GDP單位碳排放量將比2005年下降40%到45%,並說,這是根據國情採取的自主行動,也是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做出的有力表率。
但據旅德中國生態專家王維洛表示, 到2020年,儘管中國單位GDP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但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卻為2005年的1.74倍至2.51倍。中國國務院發布的碳減排目標,並沒有實質減少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只是減慢了碳排放增加的速度。到2020年,中國將依然保持碳排放量總量世界第一的地位。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