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當今世界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25年後核電何去何從?

發表時間:

2011年4月26日,這一天,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附近的小城斯拉夫蒂奇,人們點燃蠟燭紀念在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中英勇犧牲的消防員。在烏克蘭首都基輔的教堂內,遇難者家屬及前核電站工作人員等約700人隨25聲鐘響為遇難者祈禱並祈願核事故不再重演。25年前,切爾諾貝爾核電站4號機組在試運行時發生爆炸,多達廣島原子彈爆炸數百倍的放射性物質污染了歐洲的大範圍地區,可說是人類和平利用核能以來最嚴重的災難之一。至今,在烏克蘭、白俄羅斯和俄羅斯等地可能仍有約600萬人生活在低污染地區,健康受損的人數也仍在增加當中。

廣告

國際核電界原本想以25年下來核電獲得高度發展紀念這個日子,但沒想到3月間日本在大地震引發大海嘯後福島核電站冷卻系統受損進一步引發核泄漏,且同被列為最嚴重的第7級核事故,因此在舉行紀念日的前夕,歐洲出現不少反核示威活動,法國和德國均有數千人上街抗議,呼籲結束在本國繼續發展核能。據法新社報道,25日當天有數百人在法德交界地帶遊行,他們舉著烏克蘭和日本的國旗,高呼“不要重演切爾諾貝利和福島悲劇”的口號。法國的抗議群眾還要求政府關閉法國最老的一座核電站。另外,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表示,在5月八國集團高峰會上,莫斯科將提出加強核電安全具體措施,建議增強責任,以國際條約形式,要求核能使用國及時與有效應對任何的核事故。

與此同時,《回聲報》報道法國將從5月1日起採用新的地震潛在機率區域分布圖,此一地圖經過地震專家學者花了六年時間研究與調查才完成,將法國可能發生地震機率區域分成:極低、低、中低、中、高五個等級,據參與製圖的專家表示,新的地震機率圖與一般以行政區作為單位的地圖,結合得較好,亦提供地方政府在做建設防震評估較精確的參考。不過,這份地震機率地圖的演變過程,與先前核電站地點並無直接關連,但日後可以作為加強核電設施的安全標準。

核電何去何從再度面臨重大挑戰

在亞洲,據台灣《聯合報》26日的社論表示,在後福島事件時代,依照舊本的防護標準作體檢共識,顯然已嫌消極。包括世界核能發電協會(WANO)、聯合國原子能總署以及國際核電製造商,都在徹底檢討原來的那一套深層防禦理論是否足夠,雖然至今尚未提出更明確的替代方案,但這種戒慎恐懼的態度卻是一切檢討的基礎。

迄今全球近440個運轉中的核電站,其安全防護都是依照人們窮盡所能地設想到可能發生的人為疏失或自然災害,逐一設計出工程硬件或安全軟件上的應對,核電界雖認為這一“設計基準事故”應可保證核電站的安全,但也了解人們的設想或有不足,因此另列了一項“基準外事故”,亦即發生了未曾想到的狀況。所幸,過去幾十年均未曾發生設計基準外事故,但日本福島核災讓核電界警惕到,一次的基準外事故竟比所有的設計基準事故加起來的總和還要嚴重得多。

換句話說,過去那套對輻射物質外泄控制在“儘可能的低”的原則,在福島核災後也遭到推翻。特別是,福島規模9.0的強震提醒大家,天然災害沒有上限,地震及引發海嘯的規模亦可能屢創新高,若再加上日益加劇的極端氣候:暴雨、酷熱、酷寒,引發天災的規模可能遠超過以往人們的應對準備。

所以,如何在紀念切爾諾貝利核事故與控制福島核災擴散之際,重新審視相關基礎供電,恐怕也不是單純廢核的理念宣示就可以應對的。但無論如何,從兩次特大核事故中,對發展核能的國家而言,政府首要學到的教訓是:要對人民說真話。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