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當今世界

德班峰會失敗了?

發表時間:

聯合國德班氣候會議剛結束,德國媒體和各環保組織立即對會議結果發表評論。美國雖然是歐洲的盟友,但美國始終是全球氣候保護的阻撓者,無論是在此前的哥本哈根氣候峰會上,還是在德班氣候峰會上,都是如此。這是媒體的普遍看法。在哥本哈根氣候峰會上,中國本來也是跟美國可以相提並論的阻撓者,但在德班會議上,中方表示願意有條件地接受減排約束,使德國媒體對中國立即刮目相看。一些媒體表示歡迎,一些媒體甚至推測,中國這一轉變將對全球勢力推移產生影響。

廣告

 

儘管德國環保部長呂特根(Nobert Ruettgen) 認為德班會議十分成功且確定了前進方向,但德國各環保組織卻普遍認為德班會議做得還不夠。德國環境和自然保護協會對德班會議表示失望,認為會議結果是“一把滿是漏洞的氣候挽救傘。要靠這把傘來達到地球升溫不超過2攝氏度的目標是不可能的。”氣候保護象蝸牛一樣爬行,速度之緩慢,美國、俄國、日本和加拿大應該對此負責。它們正在“拿數百萬人的生命來冒險。”
綠色和平組織認為,會議還是沒有交出人們迫切需要的氣候保護答案。
德國自然保護協會也持類似觀點,並認為會議不成功首先是美國和加拿大等國在作梗,其次才是門檻國家中國和印度等不願意接受法律約束。
《柏林晨郵報》表示:氣候這一話題在很多方面具有政治爆炸力。中國在德班會議上已有所進步。如果中國在環保政策上繼續邁進,全球政治地圖將發生變化。德班會議真正觸及的其實並不是減排和森林保護,而是老工業國家與快速崛起的門檻國家中國和印度等國之間的關係。會議上,環保部長們都感到難負重荷,這也情有可原,因為環保部長們當然無法決定地理政治和全球經濟方面的問題。但德班會議同時也顯示了歐洲與大西洋彼岸之間的溝壑並沒有縮小。德國和歐盟示威性地和一百多個發展中國家和海島國家結成了促進氣候保護的聯盟,當然也是為了要把美國這位阻撓者擠到角落裡去。而這一新聯盟可能還會繼續擴大。
《商報》認為:德國環保部長呂特根和歐盟氣候委員海德加德(Connie Hedegaard) 倆人都是全球氣候保護的堅韌鬥士,但他們在德班並沒有取得成功,因為德班沒有回答一個關鍵性問題,那就是能否讓廢氣排放大國中國、印度和美國至少自2020年起接受減排約束。於是,德班會議後,世界還是老樣子:一方是接受《京都議定書》的工業國。但自從俄國、日本和加拿大宣布退出第二承諾期後,這一正直群體已大大縮小。另一方是中國、印度和美國。它們排放的廢氣超過了世界廢氣排放量的一半,但它們還會一如既往地自己設定自己的減排目標。德班會議雖然有了結果,但實際上是失敗的。
德國無線電台認為:在聯合國會議上,發展中國家通常是和中國站在一邊參與談判的。但在氣候談判中,貧窮的發展中國家覺得自己的生存受到了威脅,站到了歐盟這一邊。這一轉變具有爆炸力。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