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生態

香港中環銅鑼灣空氣污染去年280天超過世衛標準

根據香港科技大學和思彙政策研究所最新的研究報導,香港金融中心中環以及遊行購物熱點的銅鑼灣,去年的空氣污染程度有接近280天超過全球健康和安全指標,重災區是德輔道中和軒尼詩道。

2012年7月1日香港維多利亞港一瞥
2012年7月1日香港維多利亞港一瞥 路透社
廣告

香港科技大學的研究團隊與思彙政策研究所2013年初開始,在一輛電車上安裝一套空氣質素監測儀器,收集一整年即時的空氣樣本。其中目的是,量度電車港島沿線的PM2.5濃度,以及探討路邊空氣質素和都市結構的相互關係。

報告指出,就算在交通流量較少的港島東區,PM2.5濃度的水平,每年有80天超出國際標準。PM2.5濃度,是計算體積小過2.5微米的空氣中的浮沉粒子,專家認為,人類吸入此類污染的空氣,將對肺部造成嚴重的健康影響。

思彙政策研究所的研究總監吳家潁說:“我們所面對的,比我們想像中還要差。政府必須將改善市區馬路通道的空氣質素,作為首要政策。”

吳同時引用最近香港大學的一項研究報告警告,成千上萬的人每天度曝露在惡劣空氣之下,尤其是老人,患上心臟毛病的可能將有所增加。

根據世衛組織所定下的標準,空氣每天的PM2.5濃度,每一平方公尺不能超過25毫克。但從去年3月至今年2月所進行的研究發現,中環和銅鑼灣地區,有280天是超出標準的。

科大和思彙所進行的研究,主要在一輛電車上安裝了一套空氣質素監測系統,當中包括一部空氣微粒監測儀,以及全球定位追蹤儀器。監測系統會按秒收集PM2.5濃度數據及全球定位資料,並把資料傳送到由香港科技大學管理的資料庫,進行處理和分析。PM2.5的量度工作由2013年8月開始,安裝了空氣監測系統的電車按正常安排行駛,由早上6時起至午夜止,特定維修日除外。

為了研究PM2.5濃度與都市結構的相互關係,香港科技大學採用了平面面積指數和迎風面積指數,協助了解電車沿線都市及建築物結構形態的特性,以及它們對都市通風及空氣污染物擴散的影響。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