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亞洲

馬來西亞的"紅色金潮"

據法新社12月23號周三發來的報道, 出於在馬來西亞東部對被譽為"紅金"的鋁土礦(Bauxite)的大規模開採, 原本用於種植油棕樹的土地大多被夷為平地。 鋁土礦是一種極具價值的礦產 , 在當地鋁土礦經濟已成為致富的代名詞, 而有環保人士則認為這將會對當地生態平衡帶來嚴重破壞。

圖片來源於網絡
廣告

文章指出在馬來西亞彭亨州(Pahang)的鄉下到處充斥着含有氧化鋁的紅色礦石。它的名字正是被以在法國南部該礦石第一次被發現的普羅旺斯地區萊博鎮(les Baux-de-Provence) 而命名的 。

當地一名名叫蘇蘭(Surin Beris)的居民被採訪時說:他之前與當地其他居民一樣以種植油棕樹為生,而那時他一個月的收入為兩千多馬來西亞林吉特(約合人民幣三千多元)。而自從在當地發現了全世界都稀有的鋁土礦產之後,他個人也參與其中並因此發家致富。他在短短的半年之內就掙到了一百萬林吉特(約合人民幣一百五十萬元)。他本人說道:感謝萬能的神如此慷慨作為一名穆斯林他認為這是來自安拉的禮物。

馬來西亞原本並不是鋁土礦重要出產國。然而自從2014年1月以來另一出口國印尼禁止繼續向外國出口這一稀有礦物,在如中國等對這種礦物有大需求的進口國的市場前提下馬來西亞迅速填補了這一需求。該國對鋁土礦的產量在這段時間中暴漲為原來產量的4倍還多。在2014年馬國共開採九十六萬三千噸鋁土礦礦石,官方預測未來產量還會繼續增長。

面對鋁土礦巨額的經濟利潤,環保人士則為其開採所對當地環境帶來的破壞表示擔憂。他們指出大多數在當地對鋁土礦的開採都是未經當地政府允許不合法的私自行為,例如上文採訪的當地居民蘇蘭為代表。他們進一步指責了當地政府沒有對鋁土礦的開採所導致的環境問題進行應有的關注。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