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污染

研究顯示中國三氯氟甲烷排放每年增加7000噸 北京稱未發現大規模違法現象

世界權威科學雜誌,美國《自然雜誌》上周公布有關破壞大氣臭氧層的三氯氟甲烷(CFC-11)氣體的新的排放源的報告,通過精確的測量模式確定新排放源來自中國東部的山東省以及河北省,中國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今天作出回應說,尚未發現大規模違法使用CFC-11作為發泡劑的情況。

美國《自然雜誌》公布破壞大氣臭氧層的三氯氟甲烷(CFC-11)氣體的新排放源的報告,2019年5月22日。
美國《自然雜誌》公布破壞大氣臭氧層的三氯氟甲烷(CFC-11)氣體的新排放源的報告,2019年5月22日。 自然雜誌網站
廣告

去年七月,總部位於美國的環境調查署(EIA)就發表報告譴責中國的十個省有十八家工廠違反聯合國的禁令,繼續使用三氯氟甲烷(CFC-11),三氯氟甲烷主要用於冰箱和建築物使用的泡沫隔熱材料。三氯氟甲烷作為廉價的隔熱泡沫,被用來作為房屋隔熱,但該氣體破壞地球臭氧層,聯合國因此規定在2010年前全面停止生產三氯氟甲烷(CFC-11)及其他相關的CFC物料。

《自然雜誌》上周公布的調查報告進一步確證了環境調查署的調查結果,報告幾乎肯定地指出,全球三氯氟甲烷近年的增長中,有40%至60%都來自中國的東部。研究員利用設在日本和韓國的空氣檢查站,發現從2012年開始,三氯氟甲烷(CFC-11)含量在中國東部一些工廠區域出現上升。

據參加研究的英國布里斯託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學者里格比(Matt Rigby)介紹,研究團隊利用電腦模擬出空氣在大氣層移動的路線,就能找出這些排放物的數量。“我們利用這個方法,發現在中國這一區域內,2013年後排放三氯氟甲烷的數量,比之前每年增加了7000公噸。”

他說現在的關鍵是必須尋找出產生這些氣體的工業源頭,如果是它的源頭是泡沫製造業,那麼,很可能也許報告中所檢測出的每年增加7000噸的數字僅僅是冰山一角。剩下的可能目前被隱藏在建築物中今後幾年內或者幾十年內再被釋放到大氣中。

不過 ,報告的另一位撰寫者,英國University of Leeds大學的Martyn Chipperfield教授也表示雖然對大氣中三氯氟甲烷的增加感到擔憂,但是總體而言,大氣中該氣體的總量呈下降趨勢,新增加的排放可能會減緩臭氧層恢復的速度,但是不至於改變其總的趨勢。

中國環境報發言人劉友賓今天表示,注意到有專家指出報告在研究方法和精度上有較大的不確定性,認為報告的結論值得商榷。根據中方的調查,到目前為止尚未發現大規模違法使用三氯氟甲烷CFC-11作為發泡劑的情況。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