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當今世界

谷歌事件透露的複雜信息

發表時間:

谷歌事件因年檢牌照更新難以過關再度成為新聞,而且結果至今仍懸而未決。但觀察國內外媒體就此作出的新聞報道不難發現這一被放大為美中兩國在網絡自由上的爭議,其實是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有涉及理念又涉及商務的複雜爭端。

廣告

日前,在谷歌負責法律的副總裁德拉蒙德宣布,為爭取通過截至於6月30日的年檢牌照更新,谷歌停止了將谷歌中國的用戶自動再導向谷歌香港網站。之後,國際媒體將此一舉動形容為試圖“安撫”北京當局;而中國官方基本上以低調應對這一西方媒體寵愛的新聞:一向得“理”不讓人的外交部發言人秦剛被問到此一問題時,僅以“這不是外交部主管的業務,建議你向有關部門了解”了之。

但這不等於北京官方無話可說。6月30日中國官方新華網以記者何宗渝的名義發表了一則題為“德拉蒙德為什麼拿谷歌年檢說事”的看似不起眼的評論性報道,其中透露了一些官方希望外界了解的事實:谷歌的合資公司、谷歌中國的運營商谷翔科技有限公司,在谷歌再次向外界宣布其堅守不過濾搜索信息的同時,已經向中國的有關部門提交了承諾遵守中國法律,包括保證其所提供和接入的信息內容不存在《電信條例》第57條規定違法信息的“年檢整改材料”。報道並特意說明,谷翔公司遞交的年檢整改材料時間很晚,有關部門正抓緊研究,相信很快會有結果。同一天,共青團中央機關報“中國青年報”也以《谷歌退出風波 中資方為何失聲》詳細解釋了谷歌公司跟其合資、獨資公司的密切關係,指出其實谷歌從來就沒有退出過中國市場。

雖然這些報道旨在說明谷歌在做出不再自我過濾搜索結果的決定後仍然不捨得放棄利潤豐厚且“錢”途廣大的中國市場,不過,谷歌願意堅持信息自由流動的理念、敢於對中國政府控制網絡自由的政策說不總還是一個事實。

與此同時,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 一個在2001年美國國會給予中國永久正常貿易關係地位、貿易與人權正式脫鉤後建立起來的兩個機構之一,另一機構叫“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 6月30日就谷歌問題舉行聽證會。
據美國之音報道,在會上,美國國會聯邦眾議員克史密斯和普林斯頓大學的中國互聯網研究專家麥康瑞,對於美國公司是否在幫助中國政府進行網絡監控 有沒有助紂為虐 “表示擔憂”。麥康瑞指出,谷歌在中國的最大競爭對手百度,其5個主管當中有2個是美國人,而且,百度啟動資金的相當一部分是美國投資人提供的。百度自從2005年在納斯達克股票市場掛牌上市以來一直在公開交易。谷歌事件發生後至今,其股價漲幅將近70%,與此同時,谷歌的股價卻下跌了將近42%。

史密斯眾議員認為,美國投資者需要了解這些細節,他說:“不論是持有這些股票的人,還是在其董事會的人都需要認識到,他們是在幫助、慫恿一個專制政權,這個政權以令人無法想像的殘酷手段來對付自己的人民。” 美國之音的報道說,百度去年還獲得了中國“互聯網行業自律貢獻獎”,當局讚揚百度為互聯網的和諧與健康發展做出了貢獻。美國“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邀請百度的官員前來參加這次聽證會,但是該委員會成員說,他們不肯露面。據報道,百度還將於7月10日在美國矽谷舉行招聘會,招募30名中高級軟件工程師到中國工作,以增強其技術能力和提升國際形象。

另外,國際人權組織對於谷歌聲明停止將其谷歌中國的中國用戶自動轉往其香港網站的決定反應也很不一致。“人權第一”組織6月29日發表聲明對這一決定表示失望。“僅僅在向中國政府的審查制度發起挑戰後數月,谷歌似乎正在後退。”並指谷歌遵從中國政府審查指令是在為中國和其他專制政府壯聲勢。但位於紐約的人權組織“中國人權”的執行主任譚競嫦在接受法新社採訪時則表示,在谷歌尋求更新其在中國的運營牌照時,各國政府和信息技術行業應該支持谷歌,並向中國政府傳遞這樣的訊息:中國必須為外國公司提供一個不會迫使他們違反人權的經營環境。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