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

香港去年生活質素指數創新低 差過非典時期

廣告

香港人均收入向來在全球首二十名之內,但一項當地調查顯示,去年港人的生活質素指數只有102.19,比零三年沙士(中國稱為非典型肺炎)肆虐時的104.2還要差,亦是有關指數推出以來最低。主要原因是傳染病颷升和樓價節節上升導致房屋負擔能力下降。

香港中文大學自零三年起推出生活質素指標,以零二年為基準年,就社會、經濟和環境三個範疇制訂二十一個指標,量度港人的生活質素。中大生活質素研究中心三日發表年度數據,發現去年各項指標中,涉及環境和經濟的十四項指標比前年有所上升,當中,以空氣、水質及噪音等環境指標的改善較為明顯;不過,由於社會範疇的指數比前年顯著下跌至46.21,首次低於基準年的47.62,導致零九年的香港整體生活質素指數只達102.19,較零八年的104.83大跌,並跌穿零三年沙士期間的104.2低點,成為這項調查以來的新低。

在下跌的指數中,以去年爆發新型流感導致傳染病呈報率急升的影響最大,令該指數由前年的6.48勁跌至去年的0.74,跌幅接近九成。另外,負擔物業價格能力比率、失業率、實質工資指數及報紙批評指數等社會指標均告下跌。

當中,市民的負擔物業價格能力持續下跌最惹人憂慮,零九年的指數為1.18,較零八年進一步下降三成,中大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指出,現時樓市發展相當不健康,地產商不斷買地,加上中國富豪在港置業亦推高樓價,預計樓價和租金在未來一、兩年仍會高企,令市民難以負擔買樓自住,相信經濟問題已成為港府的最大挑戰。

總括來說,中大生活質素研究中心主任伍世良教授相信,香港社會矛盾依然存在,但港人生活質素仍有改善空間。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