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婦女與家庭

節食減肥:警惕靈丹妙藥背後的健康代價

發表時間:

每年春夏之交,市場上各種減肥瘦身方法數不勝數,應有盡有。這些方法絕大部分在沒有醫務人員建議和監督的條件下由個人自我實踐。但這些許諾迅速見效的方法是否靈驗?試圖雕塑理想體形的努力是否也會對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呢?

廣告

在大部分人已經不需要為食不果腹而發愁的當今社會,達到一個理想的體重成為不少人難得要領的困擾。有人因為體重過度超標以至病態而不得不控制飲食,減輕體重,但更多的人是為了優美體形而減肥。據統計,67%的歐洲人至少有過一次節食瘦身的嘗試。在法國,至少三分之一的人曾經嘗試過一種減肥辦法,這個比例在法國女性中則更高:每兩位女性中,就有一位曾實踐過某種減肥辦法。市場上各種減肥秘方於是不計其數,從聖誕大餐盡享口福後的消食補救良方,到春夏之交為夏日陽光下泳衣出場而融化冬日積存脂肪的輕鬆閃電式減肥絕招,從書籍到雜誌,從食品到藥物,從膏藥、貼片,到紅外線、超聲波減肥儀,不僅應有盡有,而且還年年推陳出新。減肥瘦身儼然是當代人生活中一個年年熱門的話題,更已形成了收益不菲、久盛不衰的商業市場。

但是,這些減肥良方是否個個都靈驗有效呢?我想,這些減肥妙方多年來之所以能層出不窮應該也在一定程度上顯露出其效力有限,否則就不會有這麼多試圖改良前人經驗的新方法出現了。但更重要的是這些在沒有專業醫務人員監督建議下自我實踐的節食減肥瘦身方法在挑戰個人飲食習慣的同時,是否會給人體帶來事與願違的後果呢?法國公共衛生部門“全國食品衛生安全署”應法國衛生部之邀,集合多學科學者組成專家小組,分析和評估市場上通過書報、網絡傳播最廣、又在大部分情況下沒有任何醫療監督而實踐的15種節食減肥方法,並於2010年年底推出報告。這份報告隨後又在網絡上公開徵詢各方專家以及專業協會組織意見。公開徵詢意見活動的結論確認了此前專家小組報告的結論,那就是:目前市場上流行的節食減肥妙方不僅都不會長久靈驗,而且,還要付出健康代價。

目前流行節食減肥法都威脅健康

專家小組計算、評估各方法的能量、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纖維、維生素、礦物質攝取量之後得出結論,認為這些節食方法都會造成營養失衡。其中一半以上的方法的食譜中,鈉的攝入量高於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指標,有時甚至是這一指標的兩倍;其中四分之三的方法中,纖維素的攝取量太低,有些方法的纖維攝取量只是建議營養指標的十分之一。

這些營養失衡都會或多或少地危害健康。報告顯示,不限制卡路里、以高蛋白膳食為核心的節食減肥法,比如目前在法國最流行的杜坎節食減肥法,蛋白攝入量遠高於適合健康的安全建議指標。因此,腎功能不全者必須小心。高蛋白節食方法往往因為肉類和魚類體內自然含鈉,所以節食期間,鹽的攝取量太高,增加了染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以控制卡路里攝入量為核心的方法容易引發心律紊亂,從而導致猝死。而且,這類方法容易引發肝臟炎症、膽結石等問題。以控制碳水化合物食品攝取量為主的節食方法往往因為纖維類食品含量低而會伴隨着短時的消化不暢等問題

另外,體重減輕時損失的並不只是脂肪,而是很快就擴展到肌肉群,無論蛋白質食品攝入量如何。因此,無論哪一種節食減肥方法都對骨組織不利。體重每降低10%,就會有百分之一到二的骨組織連帶受損。

報告因此認為,在沒有專業醫務人員監督下採用飲食不平衡而且不夠多樣化的節食辦法是危險的。

體重恢復增長是不可避免的結局

以控制飲食來達到減肥目的最令人失望的結果莫過於體重重新增加。根據這份報告,體重恢復幾乎是不可避免的結局。80%的人在節食期結束後一年之內體重重新增加。評估科研小組組長、里爾巴斯德研究所的勒賽爾夫認為節食期結束後重新恢復體重的比例達到95%。事實上,這種恢復不僅是回到節食前的體重,而是可能超過節食前的水平。也就是說,市場上流行的節食減肥法並沒有可以維持體重的有效良方,短期可以奏效,但最後的結果事與願違,越減越重,甚至可能從最初簡單的體態豐滿變成超重,並出現飲食行為失常。那些多次實踐節食減肥的人尤其可能面對這樣的結果。因為每一次努力失敗都在一定程度上讓當事者產生某種自責,認為是自己沒有嚴格、正確地遵守要求,或者認為是沒有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於是一試再試。但而這種前功盡棄的結局往往又因此而影響當事人的心理健康。屢試屢敗經常會使當事人陷入抑鬱症,失去對自己的信心。

報告分析認為,造成體重搖擺結果的主要原因是人體能量代謝功能失調。大部分節食減肥方法都是以控制或排除某一類食品為核心,但這種強扭食慾、與正常人體營養需求的做法造成人體代謝功能失調,這種失調一旦形成,往往很難重新恢復正常。這也是為什麼每一次新的節食減肥努力都會比前一次更難達到減重目的的原因之一。報告指出,越是節食減肥,越是促進體重增長。食品衛生安全署專家小組負責人馬加利蒂斯表示,這些節食方法使人體進入一種“節制”狀態,減少能量支出,並在體重恢復期生產脂肪。她說,這些減肥方法其實是在兒戲人體能量代謝功能和它的極限。每個人自身獨有的健康體重一旦被改變,就會造成一種不平衡。

其實,減輕體重遠不是“少吃就能減肥”那麼簡單。體重問題並不是只與飲食有關。每個人都有隻屬於自己身體的體重坐標指數。個人的基礎代謝功能、荷爾蒙、基因、心理健康狀態、焦慮程度、周圍生態污染程度等不同因素都可能對這個坐標值產生影響。負責法國防治肥胖症行動方案的巴斯德旺醫生向法國《健康論壇》雜誌表示,肥胖症雖然有生物因素,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社會、經濟、個人行為方式、環境因素等不同因素。

健康飲食:多樣,少量

法國食品衛生安全署報告顯示,其實很多使用節食減肥方法的人並沒有體重問題。雖然法國18歲以上人群中,32%的人體重超標,15%的人屬於肥胖症。但是,報告引述2006年-2007年間進行的一份食品消費調查指出,30%的體重符合標準體重的女性和15%的體重低於標準體重的女性在調查當年或以前幾年曾一次或多次體驗節食瘦身法。人們對五花八門的節食瘦身法如此熱衷更多地是受某種自我形象認知的驅使,受以瘦為美的社會時尚的暗示。食品安全衛生署此前的一份調查還顯示,在法國女性中,40%的人認為自己太胖,60%的人希望減輕些自己的體重;即使在男性人群中,想減輕些現有體重者的比例也達到44%。

近年來,社會對肥胖症的病態超重現象的重視也在一定程度上鼓勵人們減肥瘦身。

報告特別指出,從健康角度講,最理想的方法是飲食平衡、多樣,保證每天的能量攝取不要超過身體的需要。

無獨有偶,美國農業部近日也在其網站上發布信息,提出平衡飲食最佳配方是:水果、蔬菜、穀物和蛋白各佔四分之一。指出,可以盡情享受盤中餐,但應當少吃,特別是避免過量。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