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巴黎華人

危機促生“合理樂觀派”

發表時間:

歐洲債務危機,股市烏雲翻滾,經濟不振的種種壞消息充斥新聞,擠入人們的生活,令人不得不悲觀。但同一個經濟危機也正在包括法國在內的一些歐洲國家促生着一個樂觀派,他們自稱是“合理樂觀派”(Optimistes raisonnables),並通過網絡相互交流思想,組織活動,舉辦會議,出版專著。他們說:“是的,危機是有,麻煩一大堆,但不能因為有十個股市交易員在衝擊意大利和西班牙的股市,我們就因此而悶悶不樂。”他們拒絕接受悲觀的論調,拒絕認為衰退是歐洲命中註定的前景,他們試圖將危機變成改變生活方式的機遇,更好更合理地生活。幾個月之內,這些人已經形成了一個非正式的新的樂觀主義派別。

廣告

據法國十字架報8月27日的調查文章,歐洲新樂觀主義派別中有不少知識分子,各行各業都有,政治觀點各異,人數也許只有幾百上千人,他們發出的聲音還很微弱,但卻正在穿透厚厚的高牆傳播開來,這種高牆就是纏繞歐洲人的對衰退的擔憂和害怕。據BVA-Gallup去年12月的調查,法國是悲觀主義的世界冠軍,比那些深受戰爭影響的國民更加悲觀。為什麼呢?BVA民調機構的分析家說:“法國人念念不忘他們曾經有過的黃金時代,他們把經濟因素看得太重了,所以對經濟危機特別敏感,他們比希臘人還更擔心自己的經濟未來。”發起建立“無國界樂觀主義協會”的比利時人Luc Simonet評論說:“法國人常常忽視那些法國優越的方面,看不到法國經濟還是相當繁榮,氣候又是如此舒適易人。”

儘管悲觀主義在法國盛行,但“合理樂觀派”所宣傳的觀點還是受到不少法國人的喜歡。短短幾個月來,宣傳“合理樂觀派”觀點的書籍在法國暢銷,很多讀者要求參加作者舉辦的討論會,宣傳“合理樂觀派”觀點的網站每天都有幾千人次的點擊量。其中原因可能很深奧,也可能很簡單,因為人的本性總是傾向於喜歡樂觀正面的意見和看法。

這些“合理樂觀派”說他們的樂觀是有節制和合情合理的,他們的道理是什麼呢?他們中的經濟學家從經濟角度解釋說:從80年代來,歐洲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百分之五十,從1900年到現在,人的壽命增加了40歲。如果那些一次大戰時代的人回到我們之中,他們會說我們是“吃飽了飯卻還哭”。工業發達國家的科學教育水準比新興經濟體國家畢竟還是更加領先的,我們是可以創新與他們競爭的。

“把經濟危機當作一次機遇”,這是“合理樂觀派”的又一個論據,重新洗牌,就看誰知道抓住機會。如果說這種觀點和中國人的競爭文化很接近的話,那麼下面的一個觀點可能更加接近環保主義。他們認為:危機是一次教訓,給我們一次機會將生活方式改變的更加合理。首先要改變對財富的看法,積累物資財富不如積累人脈和人之間的聯繫。在經濟迅速增長的時期中,我們可以看到有很多的人並不幸福,因此在經濟衰退時期,人們仍然可以使自己感到幸福。有的人看的更遠,他們認為危機是催生新時代新世界的酵母,現在有發動“和平革命”的必要性,對市場經濟實行開放,與民主制實現和解。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