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走進法蘭西

少兒自殺現象應引發全社會的關注

發表時間:

在法國,自殺行為是繼意外交通事故之後、造成青少年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為了面對這一現實並與之展開有效的鬥爭,法國著名動物生態學家與神經心理學家博里斯-西魯爾尼克(Boris Cyrulnick)應政府之邀,於9月29日向負責青年事務的國務秘書雅奈特-布格拉伯(Jeannette Bougrab)提交了一份關於法國青少年自殺現象的報告。布格拉伯主張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財力,幫助那些陷入苦悶的青少年擺脫煩擾,避免他們最終選擇極端做法。

廣告

長期以來,青少年的自殺問題是一個禁忌話題。然而,每年採取這種極端手段的青少年卻不乏其人。據9月29日出版的法國《世界報》報道,法國國家健康與醫療研究所的最新統計數字顯示:2009年,法國共有37名年齡在5至14歲的兒童或少年自殺身亡。2011年年初,一名14歲的少年自殺未遂,另有兩名年齡分別為9歲和11歲的孩童通過自殺手段結束了各自的生命。

儘管最近兩年來,法國青少年的自殺數字沒有出現大的變化,但是,相關方面的研究越來越顯現,憂鬱情緒會觸及到年齡很小的幼兒。西魯爾尼克在報告中指出,儘管有關5至12歲的兒童自殺身亡的紀錄有限,實際上卻遠遠超過統計數字。因為在少兒的意外死亡案例中,有時很難明確界定究竟哪些屬自殺行為。《世界報》曾引述法國流行病學者、青少年健康問題專家瑪麗-肖凱的觀點報道說,孩子們的話往往很難引起人們的重視,人們總以為孩子的自殺念頭只是說說而已,不會付諸實施,因而忽略了他們的痛苦。

實際上,今天的孩童們感受着“多種痛苦”,最終導致極端行為的是由日積月累、不顯眼的種種痛苦引發,諸如:過早地喪失親人、父母間的衝突、受到虐待、缺乏家庭的安全感、在學校受到欺辱、父母對他們漠不關心,等等。

一些專家認為,當今社會在預防自殺這方面做得很不夠,50多年來,幾乎沒多大進步。根據大多數專家的觀點,預防自殺必須從小抓起,因為幾乎所有企圖自殺的成年人小時候都有過自殺未遂的經歷。也就是說,一個40歲成年人的自殺舉動反映出的很可能是他青少年時期就存在的心理問題。

如今,青少年開始產生自殺念頭的年齡越來越小。其中大多數人在自殺前都向身邊的人表明過自己的自殺念頭。觀察人士注意到,青少年實施自殺多半經過一番設計,只是時代不同,他們設計的方式也不盡相同。以前,想自殺的孩子是間接地表達內心的痛苦;今天,由於通訊方式的改變,他們往往通過網上聊天或發手機短信來告訴別人自己要告別這個世界。方式雖然不同,但潛意識卻懷着同樣的目的,希望通過自殺來表明自己的存在。有專家認為:其實,“有自殺念頭的青少年並不一定都想走上絕路,而是希望過另一種生活。” 因此,屬於公共健康範疇的青少年自殺問題“是需要大家關心的事情,但人們往往認為只有醫生才是負責預防這類問題發生的人”。

專家們尤其敦促家長,要多多關愛子女,與他們建立頻繁的交流;同時呼籲包括醫生、護士、教育工作者、教師等人員在內的所有相關人士建立防範意識。專家們指出:有些痛苦是容易捕捉到的,只需多些關注、聆聽。。。另一些苦悶雖不容易被發覺,但有時,一個小小的舉動,一句簡單的話語競可起到改變一個人生的大作用。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