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三八婦女節看男女平等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發表時間:

每年的3月8日往往被看作是世界各地女性的節日,不少國家也的確組織活動予以慶祝,不少國家的女性可以在這一天享受從文藝演出,到禮品發放,到特許假日等不同形式的特殊待遇。而這一天也更是回顧、總結女性爭取平等權益努力的日子。雖說這個節日的誕生已經有百餘年的歷史,過去100年間,女性生存生活環境在世界各地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無論是在西方發達國家,還是在第三世界,男女權益平等的理想與現實之間仍然存在太大的差距。

要聞解說
要聞解說 RFI
廣告

僅以法國為例,六八年五月風暴對女權運動的強勁推動已經過去,但是,女性爭取平等權益的努力最近二十餘年還是取得了長足進展。不過,根據法國全國統計及經濟研究所的數據,無論就業,還是從政,還是家庭生活,男女間的不平等仍然是無可爭議的現實。從職業場來看,女性受教育程度不斷提高,2010年時,48%年紀在25歲到29歲的法國女性擁有高等教育文憑,而這個比例在1991年,也就是20年前,只有22%;這個比例也始終高於男性:2010年,同一年齡段的男性,擁有高等教育文憑的人,比例為37%。但是,受教育程度提高,並不意味着女性有就業優勢,在不需要文憑的職業中,女性比例高於男性;而且,31%的就業女性是半工,而她們當中希望獲得完整工時崗位的人是男性的三倍。從事不完整工時、文憑要求低的工作以及職業升遷困難等現實使得女性的工薪收入始終低於男性,而即使是同等工作,男女同工同酬也不是現實。在私營企業,女性收入低於男性20%,在公營單位,這個差距也達到15%。工作時間上的差距以及收入上的差距,又導致女性的退休金收入明顯低於男性。這種差距雖然呈現縮小的趨勢,但是法國全國統計及經濟研究所的調查顯示,差距還將長久存在。

從女性從政角度看,在法國數萬市鎮民選代表中,女性市長只佔總數的14%,而在法國議會兩院中,女性國民議會議員與參議員數字也只佔議員總數的20%。

2010年,法國女性就業率達到66%,但是,她們在家中仍然承擔著大量的家務勞動。法國全國統計及經濟研究所的調查顯示,女性每天花費在家務勞動上的時間為4小時,幾乎是男性所投入時間的一倍,相較於25年前,女性家務勞動時間有所減少,但這主要得益於家用電器的普及,而不是男性的更多參與;而且,諸如熨燙衣服等令人厭煩的勞動大部分時間都由女性完成。

在法國之外,作為歐洲第一經濟大國的德國,男女權益平等理想也與現實差距甚遠。職業場上男女收入差距甚至為歐洲之首。

在發達工業國之外,新興經濟體國家女性平等權益也同樣面對諸多問題。已經躍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帶着濃厚的意識形態色彩的“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口號無法掩飾現實中的不平等。在領導慰問、禮品發放的由上至下的政府主導男女平等努力的模式下,女大學生就業面對的性別歧視有增無減,男女同工不同酬現象也仍然存在,女性進入管理層人數尚少,在全國人大,女性代表比例仍然很低,而且,正在北京參加兩會的前中國日報副總編輯黃慶也表示,她擔任政協委員幾年間,注意到女性委員在政協會議里的聲音弱,值得關注。

世界其他地區,在阿富汗,奉行伊斯蘭原教旨思想的塔利班民兵雖然已經倒台10年,但是,女性權益的改善仍然在新政府與宗教保守勢力持續較量達成的脆弱平衡中艱難推進。

阿拉伯國家政治生活在過去的一年裡經歷劇變,但是,女性在積極參與了變革運動之後,她們自身的平等權益目前並沒有得益於新的政治格局。摩洛哥新憲法框架下產生的政府中,只有一名女部長。

歐洲議委員會議會議長米尼翁周三就此在斯特拉斯堡特別肯定女性在阿拉伯之春運動中發揮的作用,希望女性能夠擔任更多政治職務,以保證實現真正的民主。他表示,沒有對女性權益的尊重,也就不會有民主。女性曾站在反抗專制政權的前線,她們也應當通過投票、參選站到國家機構領導層和決策層的前線。

米尼翁特別指出,任何文化,任何宗教信仰,或者傳統,都不能成為維持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的理由。在他看來,倘若女性被排斥在外,那麼滿載希望的阿拉伯之春有可能成為一個新的冬天。

歐洲委員會議會議長的此番講話同樣適用於阿拉伯世界之外,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不同信仰、不同傳統國家爭取男女平等權益的努力。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