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社會

民調:港人比中國人更痛苦

一項全球民意調查顯示,香港人去年的痛苦指數比前年上升一個百分點,達13.9%,比中國內地的12%、台灣和新加坡的5.3%更高。有學者指,這與港人自我感覺不良好和港府政策令市民大感無助有關。

香港市容
香港市容 路透社照片
廣告

美國民意調查機構蓋洛普(Gallup)去年電話訪問146個國家逾一千名15歲以上人士,以0分為最低、10分為滿分評價自己現在及未來的生活,若評分高於4分,便屬生活痛苦,機構其後會再綜合其他地方的同類民調數據,分析為全球痛苦指數。結果發現,全球平均痛苦指數是13%,即每十三個人之中,便有一人感到痛苦;痛苦指數最高的是保加利亞,指數達45%;最低為巴西、瑞士、挪威,痛苦指數都低於1%。
 

調查發現,痛苦指數高企的國家或地區主要是深受債務危機折磨或飽受戰亂或種族衝突影響,但不屬這兩種情況而又經濟發達的香港,反而痛苦指數上升至13.9%,高於全球平均值,痛苦度在全球排名五十七,在亞洲地區更高踞第十一位,僅僅比尼泊爾、柬埔寨及伊拉克等生活水平較低或飽受戰亂的國家人民快樂。
 

香港的調查在去年中進行,當時香港已確定每人派六千港元現金,但所得結果竟比地震後八個月接受訪問的日本更差,日本的痛苦指數比香港低四個百分點,是10%。可笑的是,一向被內地人羨慕的香港,原來比內地更痛苦,因為內地的痛苦指數比香港低近兩個百分點。
 

香港理工大學政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鍾劍華分析,香港實際情況不算太差,只是港人享受順境日子多,面對經濟逆轉心態未能調整,加上貧富懸殊,政策傾斜,令市民無助感增加。
 

事實上,上述民調進行時,香港有逾廿二萬人在7月1日上街遊行,表達對政府政策的不滿。
 

前日亦有調查顯示,香港服務業的「微笑指數」在被調查地區中「蟬聯」排名尾三,只有不合格的59分,比毗連的澳門還低一位。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