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人口與未來

二十年來孕婦死亡率大幅下降

發表時間:

聯合國下屬的世界衛生組織在五月十六日公布了最新的年度報告《2012年世界衛生統計》,報告中的數據顯示:20年來,由於產前護理和醫療水平的提高,婦女在懷孕期間或分娩時的死亡率下降了近50%。

廣告

不過,目前世界上,每2分鐘還是有1名准媽媽死於與妊娠有關的併發症,其中包括:產後出血、感染,高血壓或是在惡劣環境下的人工流產。
從1990年到2010年,世界各國的產婦死亡人數從54萬3000人下降到28萬7000人,也就是說減少了47%。但是區域間的差異十分顯着:99%的死亡發生在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在撒哈拉以南的廣大非洲地區。印度和尼日利亞兩國的准媽媽就佔去了死亡孕婦人數的三分之一,分別為56000人(占死亡率的20%)和40000人(占死亡率的14%),而因懷孕和分娩期間的死亡率最高的40個國家中的36個,是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國家。

在這份由聯合國人口基金、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及世界銀行合作統計的報告發布會上,聯合國人口基金會(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Fund)執行主任歐索提梅辛(Babatunde Osotimehin)指出:目前對如何避免孕婦死亡的措施已經是十分清楚:那就是改善獲得計畫生育的途徑、投資增加受過產科訓練的醫護人員的職位,並確保孕婦出現併發症時,能夠迅速得到產科急診的護理。他特彆強調:在實際操作中,這些干預措施確實能夠挽救生命。可是目前世界上,超過215萬的育齡婦女缺少現代的避孕用品,而尼日利亞前衛生部長也明確表示:計畫生育是一個即有效又省錢的戰略性健康規畫。

根據該報告,在2010年,每10萬嬰兒成功降生的病例中有210例未能存活,但是在非洲南撒哈拉地區則是每10萬例中有500例死亡。在這個地區,女性在懷孕或分娩期間,有39分之一的死亡危險,在東南亞是290分之一,發達國家則是3800分之一。報告指出:在改善待產孕婦與分娩後婦女的健康上,東亞國家進步幅度最大。佔世界孕婦死亡率40%的8個國家分別是:剛果民主共和國(15,000),巴基斯坦(12,000),蘇丹(10000),印度尼西亞(9600),埃塞俄比亞(9000),坦桑尼亞(8500),孟加拉(7200)和阿富汗(6400)。

這一名單與去年,美國湯姆森路透基金會(Thomson Reuters Foundation)發起的一項針對婦女權益的調查研究結果極為相似,這項調查是從危險整體感知的五項內容以及六項高風險分類出發,其中六項高風險包括:健康威脅、性暴力、非性暴力、文化或宗教因素、缺乏經濟來源以及人口販賣,對全球女性處境最危險的國家進行排行。湯姆森路透基金的調查顯示:暴力不斷、再加上醫療水平惡劣和極度貧窮,世界上女性生存條件最差的國家排名第一的就是阿富汗,而緊隨其後的是剛果民主共和國、巴基斯坦、印度和索馬里。在這些國家不是發展中國家,就是貧困國家,有的因為長期的戰亂,引發社會動蕩,有的因為傳統文化習俗,婦女的社會地位低下,在經濟上不能獨立,而備受社會和家庭的歧視,總之,這些國家的女性生存受到嚴重的威脅,其基本權益根本的不到保障。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