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焦點評述

從經濟層面看奧運會的得與失

發表時間:

倫敦奧運會雖然比不上北京奧運的規模,但依然是耗資龐大,僅開幕式就耗資2700多萬英鎊,相當於3400萬歐元。

廣告

對一個國家來說,儘管從許多方面講奧運是難得的機會,但舉辦奧運會在經濟上是否合算有利?《星島日報》指出,經歷金融海嘯,又正面對歐債危機的不斷衝擊,倫敦不能不節約辦奧運,但依然難逃嚴重超支的命運。牛津大學商學院一份研究報告,撇除周邊基建開支,推算倫敦奧運開支超出預算一倍,而且比北京奧運更大,原因是勞工成本重得多;倫奧不只本身成本高,還間接推高了社會勞工成本,不少工會趁難得機會,以工業行動要脅僱主加人加薪,曾經威脅罷工的包括公共交通機構僱員和出入境關員,到最後一刻才擺平。英國本來希望藉今次奧運,讓英式管理再度綻放異采,結果開頭不大暢順,除了最後一刻才驅散的工潮陰影,還有員工犯上種種錯誤。至於關係到運動員和觀眾性命安危的保安工作,承包的私營公司竟然招聘不到足夠人手,要向軍警求助,訓練保安員的過程被指馬虎,考試選擇題容許學員重選至正確答案為止。美國總統共和黨參選人羅姆尼更形容這些準備不足之處令人不安。

華爾街日報指出,由於這場盛會被戲稱為節儉奧運,再加上英國經濟處於50年來最嚴重的二次衰退之中,英國導演博伊爾沒有那麼多的預算,無法搞出像北京奧運會那樣的人海表演。參加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演出的舞者、打擊樂手和其他表演者共有約1.4萬人,其中9,000人來自中國人民解放軍。雖然中國沒有披露過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花費,但外界認為應該是倫敦奧運開幕式的若干倍。儘管如此,博伊爾仍希望讓自己執導的這場開幕式更溫暖、幽默且更具包容性,

在奧運開幕之前,路透社的一份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分析師認為,2012年倫敦奧運會料不會給步履蹣跚的英國經濟帶來重大長期利好,但可能產生短暫提振作用。路透社訪查的27名分析師中,有23名認為舉辦奧運會不會給英國帶來長久經濟效益。30名分析師中有19名認為,奧運會料對英國經濟產生很大的短期提振作用,令英國第三季國內生產總值成長率增加0.3個百分點。

高盛集團曾分析說,倫敦奧運會有望為英國經濟注入些動力,從而幫助該國經濟擺脫衰退。高盛在一份題為“奧運會與經濟”的報告中指出,在奧運會期間,旅客的大幅增加以及奧運會組織方的大量投資將拉動英國的消費,從而使英國經濟有望在第三季度恢復增長。報告還指出,國外遊客的增加將使英國酒店、餐飲和零售商的銷售增加。但同時也會影響到一些遊客前往英國,且還會因導致交通緊張而使某些行業受到衝擊。英國萊絲銀行此前也就奧運會與英國經濟進行了分析。該機構指出,從倫敦申奧成功到2017年之間,奧運會將會給英國帶來165億英鎊的經濟效益。此外,奧運會還將使公眾情緒改善,從而大大促進居民消費支出。

英國體育和奧運部長休•羅伯森曾毫不諱言地指出,倫敦奧運不會賺錢。但是他說,倫敦奧運的遺產價值難以估量,能夠在今後4年為英國帶來130億英鎊的經濟利益。與此同時,倫敦奧運守住了93億英鎊的預算底線,賽事準備工作也按時完成。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