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社會

政府雖零支援香港兩學者仍獲選美國科學會會士

香港政府雖然對學者參與國際大型科學研究可說是「零支援」,但美國科學促進會2012年度會士名單上,卻有兩名香港學者獲選,他們分別是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教授楊強,以及香港大學理學院院長郭新。

廣告

本身是天文學家的郭新告訴東方日報,由於香港研究資助局的撥款機制存有漏洞,未能資助香港學者參與國際性大型科研如太空研究等,故他現時亦只能以個人學者身份,與歐洲及美國太空總署進行合作研究。

郭新嘆道,現在參與國際性大型研究項目,不需要很多錢,但問題是香港研資局並沒有為本地學者申請研究經費設立機制,導致香港一直都是零參與。他表示,現正推動研資局考慮增設機制,並投放資源,資助本港學者可參與國際大型研究項目。

另一名入選者楊強,在智能設計、學習及數據挖掘方面成就傑出,曾出版兩本有關人工智能的書籍,並曾發表逾200篇有關人工智能及數據挖掘的文章,他於1999年在微軟亞洲研究所工作時,曾領導一組研究人員成立世界上其中一個最早發明,名為「百靈」的中文搜尋器。

在1848年成立的非牟利科學和工程學專業組織美國科學促進會,是推動科研的國際權威組織,亦是著名學術期刊《科學》的主辦者及出版者,該組織1日公布2012年度會士名單,一共有701名新會士中,包括65名華裔學者,獲選者將於2013年2月16日在波士頓舉行的年會中,獲頒證書及象徵傑出成就的藍金玫瑰獎章。65名華裔會士中,除了香港之外,還有來自中國以及美國的各大學和研究機構,香港的郭新及楊強,分別在天文及電腦資訊領域入選。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