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人物特寫

法國普通郵票上的瑪麗亞娜是誰?

發表時間:

2013年7月15日,法國新版瑪麗亞娜郵票首日發行,他將伴隨總統奧朗德整個任期。瑪麗亞娜郵票雖然只是法國郵電業務中一枚普通郵票,但其畫面設計卻要有共和國總統點頭,而奧朗德批准發行的新版郵票自與公眾見面起,就在輿論中引起一番遠超出集郵愛好者範圍的爭議,爭議的焦點是郵票上的瑪麗亞娜頭像。那麼,郵票上的瑪麗亞娜是誰?2013年版瑪麗亞娜又何以引發爭議?

2013年7月15日起發行的法國新版瑪麗亞娜郵票
2013年7月15日起發行的法國新版瑪麗亞娜郵票 (圖片來源:路透社/Francois Mori/Pool)
廣告

瑪麗亞娜是誰?

事實上,法國普通郵票上的瑪麗亞娜頭像並不普通,她承載着法國大革命的歷史,是法蘭西共和國的象徵之一。

瑪麗亞娜(Marianne)其實是一個虛構的人物。關於這個名字的起源有各種各樣的說法,比較常見的說法是她來自女子複合名字Marie-Anne, 瑪麗-安娜。在18世紀,這個名字在法國民間,特別是鄉村十分常見,因此,王公貴胄對此多為不齒,在大革命時,曾以此來嘲諷新生的共和國,但革命者則欣然接受了這個代名詞。1792年,國民公會決定以頭戴弗里吉亞紅色錐形高帽的女子來象徵共和國。紅色錐形高帽原本在羅馬帝國時代為獲得自由的奴隸所戴,在法國大革命時期則成為革命的標誌,象徵著自由與解放。第三共和國時,瑪麗亞娜逐漸正式官方的共和國象徵,瑪麗亞娜半身雕像開始走近市政府,但為了避免突出革命色彩,那時的瑪麗亞娜雕像沒有佩戴弗里吉亞帽。

頭戴弗里吉亞帽的瑪麗亞娜最早出現在郵票上是1944年。不過,象徵著法蘭西共和國的瑪麗亞娜也被稱作阿爾及爾瑪麗亞娜,原因是1943年底,法國本土尚在德軍佔領之下,科西嘉島是唯一被解放了的領土,全國解放委員會,也就是後來的臨時政府決定從殖民地阿爾及利亞引進郵票,以解郵票空缺之急,也借這張小小的郵票標誌回歸法蘭西共和國。法國全國解放後,1945年發行的新版瑪麗亞娜郵票上增添了自由法國的標誌:洛林十字。此後,瑪麗亞娜幾乎一直是普通郵票上的標誌性人物。

瑪麗亞娜郵票 “欽點”圖案設計

瑪麗亞娜半身雕像雖然常常是以法國知名女性的身體模塑而成,著名影星畢吉•巴鐸,凱瑟琳-德納芙都曾附身於瑪麗亞娜,但郵票上的瑪麗亞娜形象則完全來自藝術家的想象。鑒於她特殊的象徵意義,瑪麗亞娜的形象確定從來不是單純的美學偏好,它由政府拍板定奪,歷屆政府也會賦予它不同的含義,第五共和國逐漸形成了由總統確定其任期內的普通郵票上的瑪麗亞娜形象的傳統。

1961年,戴高樂將軍時期的文化部長馬爾羅邀請詩人和畫家讓-考克多設計的郵票上,瑪麗亞娜頭戴流露着幾分時尚氣息的弗里吉亞帽,撅着嘴,頗帶些挑釁,。

德斯坦總統任期內的瑪麗亞娜郵票上其實更是一位“薩賓婦女”,靈感來自於法國新古典主義畫家雅克 路易 •大衛表現女子制止羅馬人與薩賓人間廝殺場面的作品“薩賓婦女的干預”,試圖傳達一種國家團結的信息。

1982年,社會黨人密特朗首屆總統任期時,瑪麗亞娜重回普通郵票畫面,畫面上的女子側影不難讓人聯想到法國浪漫主義畫家德拉克羅瓦的著名作品“自由引導人民”中的自由女神。1989年是法國大革命二百周年,剛剛開始第二屆七年總統任期的密特朗選擇了法國高等裝飾藝術學校教師路易•布里亞(Louis Briat)的設計。這是一份在電腦上完成的作品,標誌着新技術時代的開始,這也是郵票上的瑪麗亞娜首次正面出現,畫面上藍白紅色帶標誌着法國大革命。

希拉克首屆總統任期的瑪麗亞娜郵票是首次由女性設計的普通郵票圖案。郵票於1997年國慶節時推出。圖案上首次印上了法國的國家格言:“自由,平等,博愛”,背景畫面上的星星則讓人聯想到正在推進中的歐洲一體化進程。希拉克第二任總統任期時的瑪麗亞娜郵票以保護環境為主題,面向全國徵稿,然後層層篩選,總統希拉克最後在10份設計中選擇了職業繪畫家蒂耶爾-拉姆士的圖案。

薩科奇就任總統後,直接在投稿參加圖案設計方案遴選的人中選擇了木刻家伊夫-博雅爾。郵票於2008年7月1日發行,與法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過的任期同時起步,畫面上的瑪麗亞娜頭像周圍群星閃爍。

2012年5月當選總統的奧朗德並沒有像其他前任那樣自行拍板確定瑪麗亞娜郵票的畫面設計,而是在確定以“青年”為設計主題後,邀請全國本土及海外省一千名高中生參加他們人生中的“第一次投票”,在報名參賽的設計方案中選擇。畫家齊亞帕(Olivier Ciappa)和加維納(David Kawena)設計的作品獲得了絕大多數中學生的投票支持。.奧朗德接受了這項選擇。

茶杯里的風波

年輕人的選擇也許與奧朗德要把青年人作為其任期內首要任務的承諾吻合,但畫面上的瑪麗亞娜頭像卻引起一番不小的爭議。而究其根本,爭議之處並不在畫面的藝術設計,而在於其作者齊亞帕對畫面構思的一番解釋。齊亞帕說他的瑪麗亞娜設計靈感之一是烏克蘭女權組織FEMEN的創始人之一伊娜-舍夫申科(Inna Shevchenko)。FEMEN組織以女權活動人士裸胸抗議而聞名,在不久前攪動法國社會的同性婚姻法案風波中,這些女權活動人士一度與反對同性婚姻的激進人士發生激烈的肢體衝突。伊娜-舍夫申科所代表的頗有爭議的抗議方式、她支持同性婚姻法案的立場、甚至她的烏克蘭國籍顯然都讓一些法國人十分惱怒。堅決反對同性婚姻法案的基督教民主黨領導人克里斯蒂納-布坦(Christine Boutin)在網絡上呼籲抵制新郵票,認為新版瑪麗亞娜是對女性尊嚴的污辱,對法國主權的污辱。在反同性婚姻法案遊行活動中十分活躍的團體“法國之春”認為新版瑪麗亞娜體現着政府的立場,那就是反基督教,並充滿仇恨。該組織質問:法國難道再找不到美麗且有代表性的女性,需要去烏克蘭引進女性榜樣么 ?!法國右翼傾向報紙《費加羅報》8月3日發表署名波洛尼的文章,認為選擇以極有爭議的FEMEN組織創始人為瑪麗亞娜原型不利於國家的團結,因為她不能體現法國人應有的共同價值理念。

女權組織FEMEN創始人之一伊娜-舍夫申科。
女權組織FEMEN創始人之一伊娜-舍夫申科。 (圖片來源:路透社)

郵票設計者之一齊亞帕對這些爭議頗感意外,他解釋說,他的確從伊娜-舍夫申科身上汲取了一些靈感,但其他女性也對他有所啟發,最後的作品其實已經難以辨認具體來自哪一張面孔。而在設計過程中,他在桌前懸掛了一幅德拉克羅瓦的作品:“自由引導人民”,畫中半裸着上身、高舉三色旗的自由女神讓他想到了裸胸抗議的FEMEN組織。至於他個人支持同性婚姻的立場,他從未遮遮掩掩,曾多次公開表達,但中學生們最終還是選擇了他參與設計的圖案。

其實,仔細觀察新郵票上的瑪麗亞娜,人們很難確切說出畫面上的人物與伊娜-舍夫申科究竟有幾分相像,這場上升到共和理念以及價值認同層面的爭議很像一場茶杯里的風波,在很大程度上更是此前圍繞同性婚姻法案的爭論的延續。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