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特約專欄

貝索斯救不活註定消亡的《華盛頓郵報》

發表時間:

8月5日,當《華盛頓郵報》將被亞馬遜網站老闆貝索斯收購的消息獲得證實後,8月6日網上出現了一條新聞,說是貝索斯表示絕沒有可能收購《華盛頓郵報》,只是不小心點錯了鼠標而已,他直到信用卡公司寄來2.5億美元的付款通知,才知道自己收購了《華盛頓郵報》。這是美國著名喜劇演員波洛維茨炮製的惡搞貝索斯的假新聞,許多人卻信以為真,一時間網絡上瘋傳。正如波洛維茨所調侃,這件事“不是一般的瘋狂”。貝索斯去年曾預言,報紙將在二十年內消亡,而今年卻要去收購將要消亡的《華盛頓郵報》,這只能用“瘋狂”來解釋。 

廣告

另一種解釋是貝索斯善於異想天開,他不時要做一些稀奇古怪出人意料與電子商務毫無關係的投資舉動,讓人目瞪口呆。比如他投資私營商業航天公司“藍色起源”、在德州南部山區建造每年只響一次的巨型機械鐘的“長久基金”等,他還投放巨資,帶領深海潛水隊,從海底找到了當年推動阿波羅11號上月球的引擎。自創辦亞馬遜後,貝索斯以個人名義投資過十一家公司,多數以失敗而告終,這一次他拿出2.5億美元收購《華盛頓郵報》讓人再目瞪口呆一次,也不算過分。貝索斯有280億美元身家,2.5億美元只佔其財產總數的1%。早前,美國巨富巴菲特也曾拿出3.42億美元,收購了八十家報紙,3.42億美元只佔巴菲特波克夏公司總市值的0.2%。

《華盛頓郵報》長期是美國政治精英的讀物,該報曾因揭露五角大樓越戰秘密檔案間接促使越戰結束,和揭露水門事件導致尼克松總統下台,創造了自己的輝煌。許多華人應該記得,台灣解除戒嚴的重大決定,是蔣經國總統1986年10月6日接受《華盛頓郵報》發行人凱薩琳·葛蘭姆訪問時宣布的。從那一天起,台灣便結束了國民黨的威權統治,接着便是開放黨禁、報禁,進入民主自由的新時期,蔣經國也因此成為中華民族的偉人。

《華盛頓郵報》的輝煌將被記載於人類歷史中而不會重現。由於網絡的興起和普及在信息傳播上無可比擬的優勢,《華盛頓郵報》和美國以及世界的所有報紙終將消亡已不可置疑,世界上完全沒有了報紙這種媒體也許不要二十年。目前的報紙之所以仍在發揮影響,是因為有網絡代為傳播報紙的新聞與言論。美國個別報紙的發行量近些年來有所增長,是因為把報紙網絡版的訂戶數目統計了進去。《華爾街日報》日發行量230萬份,該報網絡版訂戶比一年前增加25萬,而印刷版失去了6萬個訂戶。《紐約時報》日發160萬分,其中一半以上是網路版訂戶。

貝索斯是網絡奇才,他拯救《華盛頓郵報》的辦法也無非是讓報紙與網絡結合。貝索斯擁有亞馬遜暢銷的電子書閱讀器Kindle,Kindle為用戶提供免費的3G網絡服務,未來貝索斯將可使《華盛頓郵報》通過Kindle直通讀者。

無論報紙的網路版,還是貝索斯的報紙與電子書閱讀器相結合,都不能為報紙帶來生存的希望,而只會證明作為印刷媒體的報紙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未來,只印一萬份的報紙而其網路版卻有一百萬個訂戶,那一萬份還有意義嗎?美國的《新聞周刊》早已停止發行印刷版而改為純粹的網路版了。

報紙的消亡其實是大好事情,起碼人類可以少砍很多樹木製作紙張有利於保護地球的自然生態。人為的拯救報紙使其免於消亡,徒勞無功而且是逆人類科技進步潮流而動保護落後的行為,那情景就像是人類進入了電報電話的時代,有人還要挽救快馬郵差的信息傳輸方式一樣。貝索斯收購《華盛頓郵報》是瘋狂,也是愚蠢。現在需要的,不是像貝索斯這樣做挽救報紙的無謂的動作,而是一起努力加速報紙的消亡,去實現一個完全的信息數位傳輸的嶄新的時代。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