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文學

法國小說家胡艾勒貝克新作《臣服》將問世

法國作家胡艾勒貝克(Michel Houellebecq)新作《臣服》(Soumission)將於1月7日問世。作家在書中預言,法國在2022年將被伊斯蘭化。

法國小說家胡艾勒貝克新作《臣服》’Soumission’ (法新社記者拍攝於2014年12月16日)
法國小說家胡艾勒貝克新作《臣服》’Soumission’ (法新社記者拍攝於2014年12月16日) 法新社
廣告

書中名為弗朗索瓦的學究是一個反社會者,在他的眼中,法國社會黨、人民運動聯盟兩個左右大黨派將與一個名為“穆斯林兄弟會”的黨派合為一個政體,中間派領導人白魯將成為一國總理。

 
主人公弗朗索瓦和一個女大學生同居,女友去了以色列,本來就不會樂觀看人生的弗朗索瓦更加消沉。專門研究法國小說家於斯曼(Huysmans)的弗朗索瓦勾勒出7年後的法國。2022年時,婦女再也不敢袒露小腿,失業問題也會迎刃而解,因為婦女都從勞動市場退出了,大學也被命名為伊斯蘭。

面對社會的突變,弗朗索瓦無可奈何。他試圖繼續尋找自己的信仰。從他自己喜歡的小說家足跡中還可以找到天主教的蹤跡,而自己要想再回到索邦大學,不信伊斯蘭教已行不通了,因為索邦大學要求教師皈依伊斯蘭教。
最終學究皈依了伊斯蘭教,這有兩個原因。一是可以一夫多妻;二是他的工資漲了三倍。這就是一個可惡的反面英雄人生選擇。這個虛構的政治格局讓讀者看時,常會出一身冷汗,因為書中一個前情報局的人的影子不時出現在字裡行間中,閱讀起來經常會感到不寒而慄。
法國《巴黎人報》評論說,胡艾勒貝克的新作令人感到既噁心,又鬱悶,小說整體內容讓人感到某種不適。該報問道,這難道是法國文學在自殺?
閱讀完他新作的讀者會感到,作家胡艾勒貝克是懼怕或反伊斯蘭的作家。2001年,胡艾勒貝克所持的主張是,伊斯蘭是最為愚蠢的宗教。《巴黎人報》問道,新書是不是在為極端勢力的崛起添加了一把火?
法國作家胡艾勒貝克本人對自己的新作《臣服》的看法是,他是用事實來讓人害怕,但他並沒有故意危言聳聽。他還表示,如果我根深蒂固地認為我的看法是錯的話,我就不會把這些錯的東西寫成小說。
作者認為,他把自己認為不可阻擋的社會演變用文學的形式表達了出來。書評人表示,這本書標誌着極右勢力出現在了法國最高文學中。而作家本人反駁說,書評人什麼也沒看懂,因為他新的作品只不過是部文學作品。
作家胡艾勒貝克6日在接受法國電視2台專訪時表示,他的新作並不是在給極右勢力瑪麗∙勒龐獻禮,他也絕沒有希望,2022年時,一個屬於穆斯林的黨派坐在愛麗舍宮的寶座上。他說,瑪麗∙勒龐的知名度已經完全不需要他一本書的吹捧。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