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查理周刊恐襲嫌犯庫阿奇兄弟:從不良少年到冷血殺手

發表時間:

法國《查理周刊》巴黎總部襲擊案發生以後,法國警方在一輛在他們逃跑時遺棄的汽車上發現了一張身份證,隨後將嫌犯鎖定在名為庫阿奇的兄弟身上,目前警方也正在巴黎北部地區對他們進行追捕。而這兩個在法國出生的阿爾及利亞後裔從有點小偷小摸行為的不良少年轉變為激進伊斯蘭聖戰冷血殺手的經歷也逐漸被曝光。

要聞解說
要聞解說 RFI
廣告

兩名嫌犯的名字分別叫沙伊德和 謝里夫∙庫阿奇,沙伊德今年34歲,謝力夫32歲。

接近調查的美國和歐洲消息人士周四稱,沙伊德曾在2011年前往也門,與基地組織分支的武裝分子一起接受過數月培訓。據美國消息顯示,這兩人因為過去的經歷而“幾年以來”都出現在美國反恐黑名單上。法國反恐部門也曾注意到這兩人的行蹤,但沒有將他們列入危險人物的行列。

2005年,弟弟謝里夫準備通過敘利亞前往伊拉克時被警方拘捕,當時為他辯護的律師奧利維耶最近在法國媒體上表示,謝里夫當時曾很慶幸自己被捕,他說如果真的去了伊拉克就可能回不來了。律師說,12年前的謝里夫和普通法國年輕人一樣,喜歡追女孩、吸大麻,也曾夢想成為拉普歌手。對捍衛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並不太感興趣。後來謝里夫2008年因為參加一個向伊拉克輸送聖戰戰士的組織而被判入獄三年,緩期執行18個月。在這次審判之後,奧利維耶律師就與謝里夫失去了聯絡,但他指出,在此之前,謝里夫已經“重新融入社會”,並結了婚,而且也沒有任何暴力傾向。對與記者問是不是監獄經歷讓謝里夫激進化了的問題,這位律師說,不是激進化,而是“更成熟了”。

但法新社報道指出,2005到2006年被監禁在巴黎近郊的監獄期間,謝里夫認識了法國伊斯蘭激進組織的重要人物 賈邁勒 貝加勒(Djamal Beghal),此人當時正在服十年刑期。接近案情的人士表示,從那時起,謝里夫就深受貝加勒的影響,並開始對伊斯蘭教表現得極為虔誠。

據法國一位研究激進伊斯蘭組織活動的研究員介紹,謝里夫與伊斯蘭國恐怖組織有聯繫,這個組織在查理周刊恐襲案發生以後曾表示祝賀。

2010年,謝里夫曾試圖幫助一名阿爾及利亞伊斯蘭激進組織成員 司馬因- 阿里-貝爾卡塞姆越獄而引起注意,這貝爾卡塞姆也不是一般的人物,他因製造了造成30人死亡的奧賽博物館恐怖襲擊案而被判無期徒刑。但儘管謝里夫的名字出現在當時幫助貝爾卡塞姆的名單上,卻因他在此案中不是主犯人物,最終不予追究。

也就是在這個時期,謝里夫被法國反恐部門發現他與剛才提到的那位法國伊斯蘭激進組織的重要人物賈邁勒 -貝加勒關係十分密切。

再來看看謝里夫 庫拉奇的沙伊德-庫拉奇,據紐約時報透露,美國一位官員表示,他曾經於2011年前往也門參加基地組織培訓,時間持續了幾個月。
路透社指出,了解此事的一位也門官員稱,也門政府注意到沙伊德 庫拉奇可能與北非基地組織有聯繫,他們正在調查此事。而沙伊德從也門回到法國後,兄弟兩人似乎遠離任何可能引起法國執法部門或情報機構注意的活動。 消息指出,就在查理周刊襲擊案發生前的數月間,法國反恐機構已經不將這兄弟二人視為重點監控對象。
法新社記者到沙伊德居住的法國蘭斯市的一個普通居住區做了調查,沙伊德和他妻子一兩年前搬到這裡,他們有一個年幼的孩子,他的妻子常年佩戴全身式的伊斯蘭頭巾。

在查理周刊慘案發生以後,在淚水和悲傷中,如何避免類似慘劇成為主要議題之一。因為有類似嫌犯經歷的人在法國數量不少,內政部長卡茲訥夫最近曾宣布,有意前往敘利亞參加伊斯蘭聖戰的人數今年一月以來激增了80%, 120人已經從敘利亞回國,200人在前往敘利亞途中。目前法國有1100人與伊斯蘭激進組織有不同程度上聯繫。共有3000多歐洲公民已經前往敘利亞和伊拉克作戰,這一數據幾個月以來呈明顯的上升趨勢。

雖然法國政府經常宣布搗毀恐怖主義團夥,挫敗一些恐襲計畫,但法國總理瓦爾斯昨天曾表示,雖然庫拉奇兄弟曾在法國反恐機構的監視之中,但是在這個問題上,零危險不存在。瓦爾斯今天在內政部的省長會議上說,法國可能要採取新的必要措施來應對恐怖主義威脅。他說,法國要向恐怖主義宣戰,而不是向一種宗教和文化宣戰。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