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書香世界

《亞洲周刊》2010十大中文圖書

發表時間:

被排在2010十大中文圖書第三位的是一部台灣小說,由施叔青所著的《三世人》。《三世人》主要是詮釋「台灣人怎樣失去自主性、被改造成"日本人"的經過。作者在回望這段歷史的時候 ,描述了台籍知識分子在日據時代,皇民化政策下,如何由農村赤腳貧童成為留日醫師、工程師等精英的尷尬。

廣告

 這與其說是諷刺,不如說是一種集體的悲哀,它印證西方學者班雅明(本雅明,Walter Benjamin)所說的「所有文明的紀錄,莫不同時也是野蠻的紀錄」。在施叔青這部書中,最讓讀者震撼的是,台灣精英被國民黨士兵無辜殺害,他們的母親妻女勇敢尋屍這一章。作者說,「如果說寫這本書時有哪些角色仍困擾著我,那就是這群人了,她們現在仍舊陰魂不散。」

 海外華人作家的作品在2010十大中文書籍中也是佔有一席之地。美國紐約法拉盛有「新中國城」之稱。美國華裔作家哈金推出短篇集《落地》,將讀者帶進這個華裔人口迅速成長的地區。創作緣起於哈金「第一次去法拉盛,見到熙攘的街道和大量的華人移民。他們大多來自大陸和台灣,在這裡落地,開始新的生活」;「寫這樣一本小說集,是想反映許多移民的精神世界」。

據亞洲周刊介紹,哈金近年都以英文寫作聞名,這部書也是英文寫,但他自己中文翻譯,更能掌握文字的感覺。「落地生根」這個詞非常符合移民生活的寫照。短篇集的首篇《互聯網之災》,其實寫的就是「落葉歸根」  華人同胞及手足之間剪不斷、理還亂、濃得化不開的精神聯繫。書中,在美國過著清貧簡樸生活的姐姐,面對中國大陸妹妹狡詐、厚顏的金錢索求,本可曉之以「天行健﹐君子自強」的中國古訓,卻不自覺掉入中國面子的陷阱,縱使再三博弈與掙紮,到頭來仍無奈自卑地向親情投降。這出發生在北美土地上的中國苦情戲終於落幕。哈金秉承他所熟悉的契可夫筆法,展現移民社會的悲歡離合。

坐擁四億互聯網點擊率的作家韓寒的作品,也被選入2010十大中文書籍當中。他的新作長篇《一九八八: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與日本名家村上春樹《一Q八四》有書名「撞車」之嫌,但堅持不改。其實,一九八八隻是一輛一九八八年出廠的旅行車,小說主人公「我」駕車出遊,將途中所見所聞、與風塵女娜娜的交往、記憶中的人與事當作「杯酒」,來澆自己心中的「塊壘」  抒發對時代、社會與人生的感受。韓寒新作盡顯黑色幽默的心智與才華,寫司空見慣之事,繪凡夫俗子之貌,卻抒人所未抒,發人所未發,點染社會表層下最隱秘的淚與笑。比如,客貨兩用車司機對待乘客,因為錢沒付夠,又不想生意受損,就把乘客逼到車後,「你不能是個客,你只能是個貨」;「因為我不爽」。再比如,旅店女服務登記住宿時對無證件者毫不通融,並炫耀「我們這裡都是和公安局聯網的」,但卻接受車輛行駛證,把汽車引擎的編號填到登記欄內。但是「我」在高速公路上飆車時,卻在感念為他「畫破氣流」的前行車輛,「替我撞過了每一堵我可能要撞的高牆,摔落了每一道我可能要落進的溝塹,然後告訴我,這條路沒有錯,繼續前行吧」。

書評認為,看似叛逆而矯情的主人公,骨子裡卻是一個清純的赤子,「試圖給世界一些新意」,「試圖尋找令人信服的價值」。

《告別的年代》是馬華旅英小說家黎紫書首部長篇。作為《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花蹤」文學獎得主,2010年可以說是作家創作轉折的一年。書中為講述舊時代愛情而編織三個故事,每個故事主人公時空里都有一個「杜麗安」。其中,「大華戲院的杜麗安」從一個默默無名的女人,搖身一變為平樂居老闆娘,又身陷一場四人之間的愛恨情仇,推出高潮戲。書中還有一個「女作家杜麗安」,這個文學弄潮兒不愛閱讀,卻隨手寫下多部小說,引來眾多書評家熱炒,透出強烈反諷。

著名比較文學教授鄭樹森稱,黎紫書是「馬華女性寫作第一人」;而《告別的年代》「是一本發問之書。它也嘗試提出答案,但答案總是多於一個,而且沒有終極對錯。重要的還是問題本身,也即是為甚麽要問這樣的問題,和為甚麽要這樣地問」;黎紫書表示,她作為小說家,要以小說對抗匱乏,拒絕遺忘,建造持久而且具意義的世界。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