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書香世界

紀實性文集《趙紫陽在四川》

發表時間:

由五十四位前省地級幹部及知情者親述趙紫陽1975-1980年主政四川的一部紀實性文集《趙紫陽在四川》,由新世紀出版及傳媒有限公司出版。本書的主編 蔡文彬在書中指出,“文革”使趙紫陽第一次大徹大悟,是他走上改革之路的起點!“六四”使趙紫陽第二次大徹大悟,是他的思想從體制內改革昇華到走民主憲政之路的起點!趙紫陽使我完成了從造反派到改革派再到民主憲政派的思想轉變。本事一經推出,即獲得好評。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政治系教授吳國光說,本書的成就,已經超越了編者和作者最初的設定。它的根基在於求實,它的價值超越回憶。一切願意了解中國改革的起源的人,固然決不應該錯過本書;而一切希冀能夠對未來中國有所展望的人,也同樣不容忽略本書。 

廣告

書中,編者對趙紫陽給予高度評價指:在四川歷任省委書記中,趙紫陽是最受幹部和百姓擁護和愛戴的。趙紫陽也是全國七十年代後期在農村和城市的農業、工業、商業、財貿、金融、科技等領域中大膽進行全面改革探索的唯一一位省委書記。他是共產黨內唯一的經過“六四”槍聲而徹底醒悟,其思想從體制內的改革走向民主憲政之路的領導人。

2008年,在紀念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各大媒體進行了聲勢浩大的宣傳,歌頌改革成績,總結改革經驗。但是,對於領導改革開放最卓越的兩位領袖胡耀邦和趙紫陽,前者偶見幾句不得要領,後者不着一字似無其人;對於為全國改革開放探路的四川提及甚少,更見不到時任省委第一書記趙紫陽的名字,這不能不令四川廣大幹部、群眾感到十分困惑和遺憾。所以,紀實性文集《趙紫陽在四川》,就是要再現四川這段波瀾壯闊的改革歷程,還歷史以本來的面目。

本書作為一部紀實性文集,由事件親歷者記述趙紫陽1975年至1980年主政四川期間,和四川幹部、群眾一道,為突破高度集中、高度僵化的政經體制,保護和發展生產力,實行富民興川而進行的偉大探索,從而使四川成為開創全國改革大業的一個發源地並為全國改革奠定了堅實基礎的歷史過程。本書各篇文稿相對獨立。為了編輯此書,編者從2010年8月30日至2011年1月22日的146天時間裡,先後聯繫並拜訪了177位在1975年至1980年間與趙紫陽可能有過較多接觸的相關人士,年齡最小的64歲,最大的97歲,請他們講述趙紫陽於1975年到1980年領導四川人民改革的歷史。他們都對編寫本文集以傳存紫陽改革事業起點歷史的動議表示高度贊同。編者表示,所有受訪者無一例外地公認趙紫陽是最受幹部、群眾尊重和愛戴的最好的省委書記。

吳國光在《趙紫陽在四川》一書的導言:"再現改革起步的崢嶸歲月"中說,如果說,中國在毛澤東之後的年代所開啟的改革與現代化事業,猶如長江黃河,驚濤駭浪,波瀾壯闊,那麼,本書則將帶領讀者登上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那裡是長江黃河的源頭,舉首雲雪相連,東望一瀉千里。一部中國改革史,必須從這裡寫起。擺在面前的這本書,應該進入這樣一部中國改革史的第一個腳註。

一九七○年代末期,是中國的大轉折年代,毛澤東死去,新時代開啟;巴蜀之地,天府之國,四川是一片美妙神奇的土地。衝破舊制度的束縛,解放民眾的生命力和創造力,那是驚天動地的事業。在這樣的事業中,趙紫陽和四川農民、幹部、科技人員、企業管理者們一道,有聲有色地拉開了中國改革第一幕。這本《趙紫陽在四川》,集合了五十四位一九七○年代末期四川改革的親身參與者的回憶。他們在深沉、平實的歷史回望中,以具體、詳細的原生材料,生動、翔實地再現了三十多年前中國改革起步的崢嶸歲月。今天的中國,正在巨大的經濟成就之中驕傲地顧盼自豪。這樣的成就從哪裡來?有人說是中國當前制度的優越性所致,但讀過這本書之後,人們不能不對這一套有關「中國模式」的說法深自長思,不能不去重新審視中國改革與現代化的源頭和它所走過的三十多年道路。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