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藝文生活

« 哈姆雷特機器 » 導演王翀訪談

發表時間:

導演王翀對穆勒的原作進行了符合中國語境的改良,這部戲是一部貼了穆勒標籤的王翀作品。它最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它代表性地向世界展示了一位考察過西方的80後 的年輕人觀察他所生活的當代中國現實的視角,同時也向我們展示了他在中國這個意識形態層面受到嚴格控制的社會裡,如何巧妙地用實驗性的戲劇工具來完成實驗性的表達。

廣告

中國青年戲劇家王翀導演的話劇 « 哈姆雷特機器 » 目前正在法國阿維尼翁上演。

在首場演出前,剛見到王翀,就聽他說了一句,« 我的戲是講政治的 »。在我們簡短的訪談結束之後,他很驚訝地問,« 我原來還以為你們外媒的問題都會特別的尖銳。 » 之後,在沒有錄音的談話中,我告訴王翀,我仔細看了戲中演員們散發的傳單,我也很意外地看到傳單里用中文和法文圖示的網絡被屏蔽的和諧景象,也注意到王翀在劇中使用的金日成去世時朝鮮宣傳機器製作的民眾痛不欲生的壯觀景象。

很明顯,導演對穆勒的原作進行了符合中國語境的改良,這部戲是一部貼了穆勒標籤的王翀作品。它最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它代表性地向世界展示了一位考察過西方的80後 的年輕人觀察他所生活的當代中國現實的視角,同時也向我們展示了他在中國這個意識形態層面受到嚴格控制的社會裡,如何巧妙地用實驗性的戲劇工具來完成實驗性的表達。通過這部戲,王翀實現了他想讓大家看到的他實驗性方向的努力,無論是藝術上的,還是政治上的。當然這部戲在有些局部顯得粗糙了一些,但是當王翀後來告訴我,他整個的製作經費只有兩千歐元的時候,你不得不佩服他身上的那種活力和能量。也許正是因為這種能量,在孟京輝策展的這六部戲中,王翀的 « 哈姆雷特機器 » 成為畫龍點睛的一環。

點擊收聽
15:12

« 哈姆雷特機器 » 導演王翀訪談

安東尼

歡迎點擊收聽最新一期的藝文生活節目。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