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經濟與貿易

台灣電影新秀獎在巴黎展

發表時間:

台灣電影新秀獎從倫敦來到巴黎舉辦影展。這個影展5月17日在巴黎歌劇院大道5號院放映一系列台灣電影短片。影展的主持人是英國南安普頓大學電影系博士生劉主映先生。劉主映表示,這次活動的主辦單位是“Taiwan Cinefest”,以前叫“倫敦台灣電影節”,今天它變成一個國際品牌,可以在不同的城市舉辦影展。

廣告

RFI:影展的目的是什麼?

劉主映:通過電影新秀獎推台灣的新電影導演、製作團隊。因為台灣的短片比較少受到國際媒體關注,歐洲基本沒有台灣短片的市場。我們覺得重要的是,這些有潛力的電影人,能被推到歐洲或美國,有更多的交流,能被這邊的製片人,電影人或一般的觀眾看到。

RFI:這次新秀獎是怎樣選出來的?

劉主映:我們這次總共有100部短片參加,我們英國的評審選出10部,寄給台灣的3位評審:林育賢(“翻滾吧男孩”的導演) ,劉梓結(“父後七日”的導演)和林孝謙(“街角小王子”的導演),這三位是台灣今年比較有名的導演。他們選出了今年的最佳短片:“美麗鏡界”。我們已經在倫敦舉行了頒獎典禮跟首映,它代表我們2012的最佳短片。

RFI:巴黎影展後,還去那些國家 ?

劉主映:我們今年5月就是在倫敦和巴黎,然後10月是紐約和洛杉磯。我們節目的第一個開頭是5月15日在倫敦舉行電影新秀獎的首映跟頒獎典禮。今天(在巴黎)是第二個活動。明後天,18、19號,我們還有主影展,放映4部台灣院線片:“帶一片風景走”、“燃燒吧 歐吉桑”、“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電哪吒”。

有什麼展望和發展空間?

我們希望變成一個品牌。這個品牌叫“TaiwanCinefest”,它可以是一個組織,這個組織起於倫敦的團隊,它可以在世界各地(辦影展),只要我們辦得起巴黎的,辦得起紐約的,辦得起洛杉磯的,我們同樣可以辦在東京,雪梨(悉尼)、柏林、巴塞羅那。其實它是同一個組織模式,只要找到一個適當的製片人,適當的訓練,同一套影展的推銷模式,可以套在各個主要城市。目前我們還沒有一個官方的中文名字,但我們這個新秀獎有中文名字,就叫“台灣電影新秀獎”。

能否介紹一下獲獎的短片“美麗鏡界”?

這個團隊是台北藝術大學電影碩士班的團隊。演員是台灣早期童星蔡燦得。他們的演員陣容也是專業的,台北藝術大學電影系基本上是台灣最好的電影系。

這一次評選結果,三個評審都是給了他們最高分。這一部拍的跟院線片模式一樣,跟商業電影是同樣規格,同樣模式。內容是說一個30歲的女社工,她要結婚了,但卻忙於照顧3個神經有問題的人。她的未婚夫不滿她花時間去照顧白癡,認為趕快完婚更重要。女主角有點掙紮,因為台灣傳統社會對30歲未婚女子的期待,就是去結婚吧。但是她在照顧這3個神經病人的過程中,有真正的感情突入,她和未婚夫之間的關係在這個電影裡面描述很淡,只有一些爭執,沒有很親密。但是她照顧三個精神有問題的人,就描寫了一些很細微的事情,表述她如何關心這三個受到社會和家人排斥的白癡。她掙紮在先結婚還是更投入事業上。電影最後告訴了一個結果。

TaiwanCinefest創辦人是蘇格蘭人Steven Flynn

我們這個組織(TaiwanCinefest)的創辦人是一位蘇格蘭人,名叫Steven Flynn。他推台灣電影那一年剛好有“海角七號”很有名,他覺得這是可以推的,於是就開始了,今年已經變成一個品牌,不叫倫敦台灣電影節了。當然,我們也營運,也有收入。這不是一個慈善事業,這是一個商業活動,只是這個商業活動賺到的錢,被投入到其他新秀電影,再推更多的電影,投到別的城市(影展)。所以基本上我們所有的人都是無薪的。推的動力,就是把新秀的電影推出去,推倒國際。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