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文化遺產

阿爾比主教城

發表時間:

2010年7月3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確認阿爾比主教城在全世界範圍內的非凡價值,並將其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阿爾比主教城,佔地194700平方米,以建於十三世紀的聖-塞西勒主教座堂和貝爾比宮為核心,包括四個古老的城區。

阿爾比主教城
阿爾比主教城 © UNESCO / Michel Ravassard
廣告

聖-塞西勒主教座堂是阿爾比的地標建築,在整座阿爾比城,無論任何角度,只要你擡起頭,都能看到她。她的鐘樓高聳入雲,莊嚴雄偉,8個世紀以前代表着不可侵犯的主教權威,如今則更像一座燈塔,引領遠行者不斷接近這裡。

聖-塞西勒主教座堂始建於1282年,長113米,寬35米,是全世界最大的磚石結構天主教堂。她是法國南部哥特風格的完美傑作,深深體現了嚴謹和簡樸的建築特徵。教堂的穹頂壁畫由意大利畫師們創作於1509年,與西斯廷小堂穹頂畫同期,壁畫主題為聖經的《舊約》和《新約》,主體底色選用皇室藍 (bleu roi 又稱法國藍 bleu de France),配以灰白金葉飾,畫工極其精巧,人物表情動作亦勾畫得無比細膩,這也是法國最大面積的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集。

主教座堂中最震撼的當屬建成於1480年的祭壇。任職於十五世紀的主教Louis 1er d'Amboise修建了教堂鐘樓、拱門、祭廊和祭壇,這些精美的細節特別是出神入化的哥特式火焰紋技巧(通過對石材的繁雜雕刻表現動感和美)成就了今天大教堂獨一無二的美。

創作於中世紀(1474-1484)的巨型壁畫《最後的審判》位於教堂內的西牆:最後的審判是一種宗教思想,認為末日之時神會降臨,將死者復生並對他們進行審判。畫面中段審判正在進行,善行者升入天堂得永生,惡行者則打入地獄永受苦難。作為建築學和音樂結合的傑作,聖-塞西勒主教座堂還建有法國最大的古典管風琴,出自18世紀的南法著名的管風琴製造師Christophe Moucherel之手。

從前的主教宮殿貝爾比宮以其獨特的軍事風格,罕見的建築高度和牆體厚度聞名於世。 經歷了鎮壓阿爾比派的漫長歷史,主教Bernard de Castanet(1277-1308) 於13世紀下令建造貝爾比宮,它與聖-塞 西勒主教座堂一樣,是主教權利的象徵。貝爾比宮首先是一個具有防禦工事的軍事風格建築,它以牆體超乎尋常的高度和厚度聞名於世。貝爾比宮採用了堡壘的外 形,最早建築結構主體是一個龐大雄偉的磚造城堡主塔,同時四座角塔負責四周的防衛。之後通過加入第二個主塔和一個巨大的矩形側翼主教宮殿被放大,並添加了 一個小聖母教堂在裡面。與此同時,主教從阿爾比行政官手中奪取了更多的權力來確保主教在城區中的至高 無上的地位。現在的貝爾比宮與聖-塞西勒主教座堂一樣,在歷史的進程中基本沒有受到破壞,仍完好地保持着中世紀的風貌。值得一提的還有貝爾比宮有一個可以俯瞰塔恩河景的觀景平台和出自園藝大師之手,被法國文化部授予“法國著名花園”稱號的古典花園。

 

 

瀏覽其他章節
  • 05:06
  • 05:34
  • 06:27
  • 05:27
  • 05:30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