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文藝欣賞

蓬皮杜中心:中國藝術家曹斐個展《HX》展示時空變遷

發表時間:

巴黎蓬皮杜中心正在舉辦中國多媒體藝術家曹斐的個展《HX》,這是全球最著名的當代藝術中心首次為一個中國藝術家舉行個展,引人注目。

中國藝術家曹斐蓬皮杜中心個展
中國藝術家曹斐蓬皮杜中心個展 @centre pompidou
廣告

中國四十年的改革開放讓中國社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也為敏感的藝術家提供了無窮的創作靈感源泉,也讓中國產生了一大批活躍在國際舞台上的新生代國際藝術家。1978年出生的曹斐和改革開放同歲,和許多同時代藝術家一樣,他們的成長伴隨着中國社會的深刻變遷。如何跳出生活的繁雜,打破過去,現在,未來的時空限制,看到和呈現出本質是給當代藝術家面臨的挑戰和他們致力於呈現的主題之一。曹斐在蓬皮杜藝術中心的這個展覽就是圍繞着這樣的思路展開,而她眼中的中國,北京,一個小區的變遷正是中國這個大社會的縮影,層層撥開,面面俱到,讓觀者觸目驚心,引起無限的遐想和思考。走在當代藝術最前沿的蓬皮杜藝術中心自然敏銳地嗅到這位年輕藝術家作品內涵的價值。

《HX》這兩個神秘字母的背後實際上是北京一個名為“紅霞”的社區,位於北京著名當代藝術中心798不遠的酒仙橋社區內。曹斐的個展即圍繞着這個地區的變遷展開,作品形式多樣,包括攝影、文獻、裝置和視頻等,試圖多層面地展現紅霞社區的前世今生和不定的未來,長篇電影更是融合了現實、歷史與科幻,刻畫了個人的時空遭際。這是曹斐多年來對紅霞社區進行關注和研究創作的結晶。

據介紹,紅霞社區的歷史也與中國歷史緊密相連,位於北京東郊,原來是一片農地,上世紀50年代,在蘇聯的科技援助下,被發展成為當時發達的電子工業園區,北京有線電廠(國營738廠),北京電子管廠(774廠)等都在這裡,中國第一台電子計算機也在此誕生。許多工廠以及工人宿舍還有職工影劇院、舞廳等相關福利設施被紛紛建立起來,曾經顯赫和熱鬧過的工廠在八九十年代市場經濟的衝擊下開始衰落,如今,這段歷史以蒙上灰塵,集體生活模式逐漸成為過去,現在的紅霞屬於城市更新計畫的一員,等待着自己的新命途。曹斐敏銳地覺察到就在這片她工作和生活的社區所蘊藏的重要社會和藝術價值,面對建築與它所承載的記憶面臨消逝的現狀,她圍繞“紅霞影劇院”展開了長達四年的及藝術和歷史社會學研究為一體的廣泛調查,走訪資料館,翻閱舊檔案,收集文獻和老物件、甚至學習中國早期電子科技發展史,走訪居民,深入研究這個社區的興衰起落,以及紅霞所代表的正在消失中的集體生活方式,並挖掘這個地區在現代化與全球化進程中的位置。

這個工作的成果就呈現在蓬皮杜藝術中心一樓四號展廳內。蓬皮杜藝術中心介紹說,這無疑是曹斐到目前為止最具野心的一個創作項目。將紅霞社區作為出發點,將其進行重新書寫和想象。

展覽分兩大部分。

第一個大展廳內是攝影作品,觀眾可以感受到紅霞影劇院過去的熱鬧歡唱被凝固成斑駁的牆、沾滿灰塵的紙箱上的歷史凝重感。藝術家將多年收集的眾多有關738、774廠自五六十年代的文本文獻和物件,還有親自拍攝或在其他渠道平台找到的視頻材料,投影在社區內被居民遺棄的老傢具上,櫥櫃、木桌椅、放映告示板、舊行李箱、床墊,紛亂疊置,散落在展廳四處,觀眾圍繞着它們,宛若走在流動和跳躍不定的的歷史時空。《永恆的友誼》則展示整整影響了一代人介紹蘇聯的經濟、社會、文化、生活的《蘇中友誼》周刊。紀錄片《紅霞》集合了對738、774工廠的退休員工、紅霞影劇院老經理、工人後代、城市發展歷史學者、建築師、攝影師的採訪,構建出了關於一個正在消逝的社區的口述歷史。《酒仙橋南路2016》、《酒仙橋南路2017》由兩件狹長的攝影燈箱作品構成,分別以眾多照片斷斷續續高高低低拼接組合成完整的酒仙橋南路在2017年北京整治“開牆打洞”現象前後的變化......

展覽的第二部分“未來”,則是長達109分鐘的科幻電影《新星》(Nova)。蘇聯的科幻小說和中國的科幻老電影是《新星》的重要靈感來源,電影講述了在一所虛構的新星市,一家新星電子公司在外國專家的科技援助下建造了紅霞一號時光機,但後來外國專家撤離、公司破產後引發的故事,非常有意思。

曹斐目前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這個個展是藝術家面對時空變遷的思考,是對社會,政治變遷給個人,集體帶來的影響,也是對科技過去,現在和為未來的思考,藝術家帶着觀眾在過去,當下和未來穿梭。對西方觀眾來說可能是異國風情,但對中國觀眾,尤其是親眼看到中國幾十年來飛速變遷的社會的中國觀眾來說,這個展呈現的無疑是弄得化不開的懷舊和惆悵感。

《HX》展於8月26號結束。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