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文化遺產

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遭大眾旅遊的威脅

發表時間:

意大利著名旅遊聖地威尼斯近日屢屢遭受巨大洪災,災情嚴重程度為六十年來罕見,被當地人形容為是“末世洪災”。水位最高時超出海平面1.87米,導致威尼斯許多著名的歷史建築與文物都受到損毀,據威尼斯著名的聖馬可大教堂負責人透露,洪水導致大面積的馬賽克鑲嵌畫被海水浸泡,今後需要數百萬歐元巨資才能夠修護。意大利文化部長也表示,威尼斯至少有50座教堂受破壞。大量珍貴的文物、書籍、樂譜被海水水浸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上周就向意大利政府以及威尼斯市發出警告,倘若威尼斯市不能夠推出有效的防洪措施,保障威尼斯的文物古跡不至於受到毀壞,那麼,威尼斯將有可能失去教科文組織1987年授予的“世界文化遺產”的頭銜。事實上,兩年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已經向威尼斯發出了類似的警告,但今天,教科文組織已經計畫在明年一月派專家前往威尼斯考察,就造成巨大洪災的原因以及具體災情做進一步的了解。

威尼斯遭嚴重洪災 聖馬克廣場商店內一男子站“望洋興嘆”2019年11月17日
威尼斯遭嚴重洪災 聖馬克廣場商店內一男子站“望洋興嘆”2019年11月17日 REUTERS/Manuel Silvestri
廣告

威尼斯是一座由100多個島嶼組成的潟湖城。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導致威尼斯在歷史上頻頻遭受水災。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將威尼斯經常遭受火災的原因主要歸結於以下三個因素:首先是威尼斯瀉湖湖底因淤泥而上升,導致海水倒灌;其次是開採天然氣、抽取地下水等人為因素導致威尼斯的地基下陷;最後是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

如果說,針對氣候變暖導致水平面上升等因素,不要說是威尼斯市即使是聯合國也不可能推出立竿見影的緩解措施的話,在限制遊客以及預防洪災修建防洪大壩的問題上,威尼斯市卻並未作出足夠的努力。

1987年威尼斯被列入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之後,當地的遊客人數迅速劇增,威尼斯當地長期居住的人數卻正在不斷下降,今天威尼斯市的人口僅為五萬多人,但卻每年接待3600多萬的遊客。其中超過90%為外國遊客。大批量遊客的出現導致城市的能源以及水資源消費嚴重過度,最近幾年來出現的大型游輪的行駛過中央運河,更是加劇了海水對周邊建築的侵蝕。

事實上,大眾旅遊真在對全世界的文化古跡構成威脅。也是教科文組織的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政策必須面對的新的考驗。因為,當一個文化古跡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之後,就意味着他將加倍的吸引大量的遊客。同其他自然資源一樣,旅遊資源也並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任何旅遊景點都有其承受限度,而威尼斯市已經不可能一如既往地接受來自全球各地的遊客。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上周在紀念《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通過47周年之際就提出了今天保護世界遺產所面臨的新的挑戰:“超限度的遊客的出現對文化與自然古跡構成威脅。今天全球每年都有超過14億的人口前往國外旅遊,而這個數字在2030年將增加至20億人。文化旅遊是國際旅遊行業的牽頭行業,因此發展旅遊業必須與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相結合。

事實上,除了威尼斯之外,西班牙的巴塞羅那以及荷蘭的阿姆斯特丹都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遊客的客流量,例如擡高遊客逗留稅以及限制某些環境脆弱地點的對外開放等等,但是,這一切並不足以限制遊客的湧入。包括巴黎在內的許多著名的旅遊城市的居民都不斷呼籲政府停止無限量的發展旅遊行業,必須考慮城市自身的承載能力。

這就是為什麼今天越來越多的旅遊行業業內人士提出可持續旅遊這個新的概念,比如說,已經參觀過威尼斯的遊客就應該將機會留給別的遊客。出外旅遊的時候必須儘可能的減低自己對環境的影響,儘可能地限制排碳量,在可以座火車的時候避免乘坐飛機,盡量在同一個地點多逗留, 避免居住賓館,儘可能居住在當地居民家中,選擇了解當地社會以及生活方式的深度旅遊,而不僅僅是蜻蜓點水,走馬觀花,例如,一周內游遍歐洲,除了一些照片證明確實到此一游之外,卻不留下任何記憶。倘若,我們繼續一如既往地毫無限制地揮霍地球上的旅遊資源,那麼,我們的子孫後代或許將或許不能夠親眼目睹威尼斯,阿姆斯特丹,巴塞羅那這些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

瀏覽其他章節
  • 05:06
  • 05:34
  • 06:27
  • 05:27
  • 05:30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