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美國/出版

中國封鎖美國書籍進口 評論憂交流受阻擴理解鴻溝

美中分別是全球最大和次大的出版市場,但美國《紐約時報》指出,中美貿易戰火已漫延書市,購入中國數千本美國書籍版權的中國書商,近年因未能取得出版批文而擱置不少出版計畫,被攔下的數以百計書籍,種類不論是否小說,題材不限政治,甚至愛情歷史書亦不能倖免。美國圖書的審批幾乎停頓,不單令美國書商失去中國這個龐大市場,美國筆會總幹事羅素姍(Suzanne Nossel)更憂慮,中美在理解和溝通上已有鴻溝,減少信息流通將令情況更堪憂。

香港書展一角
香港書展一角 網絡圖片
廣告

該報27日一篇名為《貿易戰醞釀時 中國封鎖美國書籍》(China Blocks American Books as Trade War Simmers)的報道指出,中國書商怕被追究而不願公開書單,但該報檢視今年計畫出版的書單後推斷,大量暢銷書和學術書籍都未能在中國出版發行,當中包括網上甚受中國青年歡迎的哈佛大學教授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所著的《公共哲學 – 政治道德隨筆》、「中國通」傅高義所著的《中國與日本:面對歷史》、《婚姻的歷史:愛如何征服婚姻》(Marriage, A History:How Love Conquered Marriage)及美國小說《上帝的孩子》(Child of God)等。

中國書商過去喜歡購買美國書籍版權,因為美國是中國利潤最高的圖書來源之一,在2017年,中國出版商便買下超過六千本美國書籍的版權,占外文書籍的三分之一;但隨着當局的審批幾乎停頓而又原因不明,有出版商編輯形容,出版美國書籍現已變成高風險業務,出版商肯定會轉移側重點,減少甚至不購買美國圖書在華銷售的版權。

亦有書商向《紐時》指出,遲遲不發批文的情況在中美本月達成貿易協議後稍為改善,但不知何時又會在未來的鬥爭中被波及,因為自從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上台後,中國聲言要減少外媒影響,會減少批出數量,以便讓路予國內的書籍、電影和電視節目。

為避開上述限制,有編輯甚至會要求美國作者改變印在書頁上的國籍,部分作者願意,部分則拒不接受。

《紐時》訪問數間出版公司的員工更表示,由於書籍遲遲未獲批文,個別公司已經停止十多本等待審批書籍的編輯和翻譯工作;即使過關,審批時間亦由過往的兩星期延長至三個月;令員工生活大受影響,有人表示,若真的太困難,惟有轉業。

甚受政治影響的中國出版業,在減少美國書籍出版的同時,其他國家的書籍出版增多,該報引述業界人士稱,由於中國欲與日本改善關係,日文書籍今年的審批非常容易。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