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華世界

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病毒學博士談新冠狀病毒那些事

發表時間:

始於武漢、肆虐中國全境並蔓延至世界多國的新型冠狀病毒引發肺炎疫情仍然在持續,而在科學家的不懈努力之下,人們對引發疫情的病原了解也在一點點增加,並陸續傳出研製疫苗和抑制藥物的消息。今天的專題節目,我們就請到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病毒學在讀博士羅東升先生,就新型冠狀病毒及疫情防護等相關知識做一介紹。

德國斯圖加特一名實驗人員在進行2019新型冠狀病毒疑似病例的樣品測試
德國斯圖加特一名實驗人員在進行2019新型冠狀病毒疑似病例的樣品測試 Marijan Murat / dpa / AFP
廣告

引發今天如此之大的疫情的新冠狀病毒到底是什麼病毒?為什麼說它是“新型”?

這個病毒是屬於整個冠狀病毒大家族現在發現的一個新種,整個冠狀病毒大家族的病毒非常多,現在這個科的病毒可能有好幾十個種,主要能感染人的在它四個屬中的兩個:它的α屬和β屬。α屬冠狀病毒的兩種病毒:229E和NL63,感染人只會引起輕微的癥狀,但在β屬的冠狀病毒里,我們最為熟知的就是SARS(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和MERS(中東呼吸綜合征), 這兩種病毒能夠引起嚴重的呼吸系統綜合症,β屬中另一種病毒HKU1也是引起比較輕微的癥狀,現在又出現了一個新型的冠狀病毒,現在看來它的致病性不是很強,比SARS要弱,但它傳播的速度要我們現在可以看到,傳播速度非常快。它的“新”主要是從它的基因組上來說,它的基因組和SARS的相似度也只有百分之八十多一點,現在我們流行病學的證據及一些遺傳進化的證據顯示,它也是來自於蝙蝠的,我們從臨床報導上或者一些疾病的病症上可以看出,雖然它“新”,但是和SARS從發病的癥狀上來看還是非常接近的。

目前科學家都在採用什麼方式對它進行研究?有哪些關鍵性的突破?

現在最主要的重心是放在對感染人數上升的控制方面,怎樣去控制感染人數的上升?怎樣控制病毒進一步的擴散?以及怎樣研發一些藥物,或者找一些藥物來治療這一疾病,關於疫苗,我也看到有些研究單位的疫苗研發也在提上日程,但是最主要的還是在怎樣隔離,控制人員的流動,控制病毒的進一步擴散。對於病原本身的研究,也有相應的細胞或者動物的實驗在進行之中。不論是對病原本身的研究,還是尋找治療或預防疾病的方法,都有一個循循漸進的過程,而往往這個過程都是很費時費力的。這次的疫情從一開始被報導出來到現在,我們可以看到科學界對它的研究還是很全面和迅速的,相關的研究成果也不斷在更新,而且也被有效的應用到疫情的防控過程中。

您提到SARS病毒和MERS病毒,新冠病毒和SARS病毒有什麼關聯? 所有冠狀病毒都是可能致命的嗎?

不是的,絕大部分冠狀病毒是不會感染人的,只有少數的冠狀病毒可以感染人,少數可感染人的冠狀病毒里大多數也只會引起輕微的癥狀,你甚至都不知道就好了,現在我們已知的能引起人死亡的冠狀病毒只有這三種:SARS、MERS和這次的這種病毒。其中MERS的死亡率是最高的,可以達到百分之三十多,SARS是百分之十左右,而2019的這個新病毒到現在我們看到的數據,引發的死亡率大概是百分之二點多,不到百分之三,可能還不如流感,但是因為這個病毒很新,沒有很好的控制的辦法、也沒有好的治療的手段,所以也引起了相當一定程度的社會恐慌。其實現在社會恐慌的危害要遠大於病毒本身帶來的危害。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從現有報導出的研究成果來看,不論是跟SARS,還是MERS都沒有任何關係,是一種全新的可感染人並導致嚴重呼吸系統疾病的病毒。

您之前說病毒可能是存在於蝙蝠身上,是通過什麼途徑傳人並形成如此大規模的疫情?

現在這個跨物種的傳播途徑還不是特別明確,但是我們根據現有的數據推測可能會有中間宿主,蝙蝠攜帶冠狀病毒,通過中間宿主把這個病傳播到人群之中。攜帶冠狀病毒的蝙蝠種群地理分布比較廣,前期有科研人員發現全中國幾乎絕大部分省市都分布有蝙蝠,而蝙蝠體內攜帶的冠狀病毒的種類也相當地多,不知道是在哪個環節,冠狀病毒就從蝙蝠這個宿主跨越到另一個宿主,然後這個宿主通過某種途徑再把病毒傳染給人。蝙蝠的病毒可能存在於蝙蝠體內上萬年,與蝙蝠協同進化,因為人類侵襲其棲息地導致蝙蝠病毒溢出,跨物種傳播到人類社會。

目前的疫情發展,科學界對它的傳播能力有哪些了解?之前說病毒通過空氣飛沫傳播,後來也有說有接觸性傳播?

從現在數據看,這個病毒傳播的速度還是比較快的,當然也跟中國的“春運”有關,大規模的人口流動,以及相當一部分人在疫情前期公共衛生意識也不是特彆強,對病毒的傳播也有推波助瀾的作用,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造成了現在疾病的大規模流行。

現在擔是從被感染人數上看,已經超過了當年非典疫情的規模。

對,它主要是通過空氣飛沫傳播,接觸傳播我還沒有看到相關的文獻報道,可能也有,我不太確定,但是最近又有報導指出病毒也可以通過消化道傳播。

而且有比較長的潛伏期?

是的,我看到有相關報道,潛伏期最長14天,短的可能兩天、三天,平均7到8天,主要引起的是下呼吸道的癥狀,會引起肺炎,病人會感覺呼吸困難,會有乾咳、生化指標會有淋巴細胞的減少等等癥狀,它的癥狀和SARS還是非常接近的。

現在大家都在寄希望於出現抗病毒的藥物和疫苗,就疫苗來說,是否所有病毒傳染病都可以找到疫苗?

這肯定不是的,有相當一部分病毒性疾病,我們還沒有比較好的疫苗來預防,比如最為人所知的HIV,就是艾滋病,對於艾滋病我們現在都沒有比較好的疫苗。疫苗的研發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當然國內有些單位已經在開始攻關研製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但是我們不能確定會不會被研製出來,會不會研製出來以後這個病已經結束了,都有可能。

報道說已經分離出了疫苗的毒株,什麼是病毒毒株?一般研製疫苗的過程是怎樣的,能否介紹一下?

我看到國內有好幾個實驗室,像上海的、武漢的、廣東的、國外的也有,比如泰國的,都報道了有分離出這個病毒的毒株。看報道,他們都是拿到了病人的樣品,通過某種細胞或者其他的實驗,把這個病毒分離出來,然後用這個毒株再去感染細胞或者是感染小鼠等,或者通過其他手段,去驗證這個病毒是不是造成此次疫情的病原體。如果擁有毒株,對後期疫苗的開發會比較有利,可以根據這個病毒的表面抗原或者其他的一些生物學特徵再去相應地開發一些疫苗,現在的疫苗種類也非常地多,比如像預防狂犬病的減毒活疫苗,或者是其他的基因工程重組疫苗,亦或是嵌合體疫苗。我看到香港大學也報道出他們的疫苗也在開發之中,但是這個疫苗開發出來到它臨床驗證是否真正能夠使用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我不能確定他們大概多長時間能夠開發出來。

現在藥物也有一些,有一些老藥,之前抗艾滋的或者抗其他病毒的一些藥也在重新應用到這個疾病上來。發現還是有些效果的。藥物的開發也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所以現在最重要的手段還是切斷傳播途徑,還是隔離,還是大家減少外出,注意防護。

也有治癒、康復的病例?

現在治療主要是支持性的治療,主要是降低自身的炎症反應,或者是給人體提供一些必要的支持,最主要還是要依靠自身的免疫來恢復,所以我們看到在此次的疫情中,死亡病例或者是重症患者大部分都是50歲以上的人群,因為跟年輕人比較他們的免疫系統比較脆弱。

就在我們節目錄製的稍早,我們看到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篩選出了幾種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抑制性藥物,比較有潛在的臨床應用價值,這說明治療方面還是有一些突破?

是的,我看到您說的這條新聞,現在有一些藥物對這個病預測是有效,然後我們還要看它的具體的臨床應用到底效果如何。

從數字上看,今天官方報道是死亡170人,確診病患7711例,包括西藏在內中國全境都出現了疫情,疫情看來還在不斷發展,您及您了解的學術界對疫情發展的預期怎樣?是否已經到了峰值?

這個具體的數字或具體的預測我也不是特別清楚,但是我看到國內有一些相關專家或作相關領域的專家有過預測:二月初疫情會出現拐點,屆時新增感染人數有可能會進一步下降或都趨於平緩,因為這個病毒最長的潛伏期不會超過兩周,現在很多地方封城也已經封了一周多,接近兩周了,理想狀態下封城會切斷傳播途徑,經過兩周多以後,病毒在人群中流行的幾率應該就要大大降低,所以應該是可以有一個稍微樂觀一點的預測,可能在二月初疫情會相對發展得平緩一些。

您對聽眾在控制疫情減少被感染方面有哪些具體建議?

我覺得現在最主要的是個人的防護一定要做好,一定要帶口罩,一定要勤洗手,盡量不要去人多不通風的場所。另外如果有疑似癥狀一定要第一時間與當地有關部門取得聯繫。

據我所知,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已經建立了快速準確的新型冠狀病毒檢測技術,可以保證疑似病例的快速確診或排除,對疾病的預防控制起至關重要的作用。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