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思想長廊

心靈秘密的探索者雅克·拉康 第二節 超現實主義 夢境與現實

發表時間:

[提要]拉康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的解說,受到超現實主義思潮的影響。正是超現實主義把弗洛伊德的學說用於藝術創作,把精神分析學這門心理醫學推廣到藝術創造領域。借鑒這個學說,開拓了現代藝術豐富的表現空間。

El psiquiatra y psicoanalista francés Jacques Lacan (1901-1981).
El psiquiatra y psicoanalista francés Jacques Lacan (1901-1981). Foto: Le Seuil/Jerry Bauer
廣告

問:拉康關注精神分析學,是受超現實主義藝術家的啟發,這真是一個有趣的現象。

答:這就是我們今天想給聽友們介紹超現實主義思潮的原因。聽友們要記住,超現實主義最重要的信條就是,以往的藝術創造,都是藝術家在意識層面上進行的活動。而人的精神領域中,有一大塊無意識的世界。這個領域中,積澱、隱藏着極為豐富的精神動力、原料。它可以通過夢和自發衝動表現出來。它是藝術創造取之不盡的源泉。它們雖然是非理性的、夢幻的,但卻比日常現實具有更高的現實性。這就是surrealisme這個詞的原意。高於現實,超越於現實,他們的這個想法完全來自於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說,特別是弗洛伊德對夢的解析。在超現實主義者看來,以往的藝術創作,都多多少少受到理性的壓抑,都不能真實表達人的內在世界。創新就必然帶來破壞,超現實主義的藝術作品是對傳統藝術的顛覆,例如阿爾普的繪畫,相對於拉斐爾的繪畫是顛覆性的。喬伊斯的小說相對於福樓拜的小說,是顛覆性的。

問:看二十世紀現代藝術的種種表現形式,這個顛覆性很好理解。

答:談超現實主義, 不能忽略它的源頭是達達主義。達達主義的精神之父查拉,有一段話很有代表性。他說,“這是一場反對一切、破壞一切的大運動。掃除一切、清除一切,沒有目標,沒有計畫,更沒有組織,只有不可馴服的瘋狂,瓦解一切的瘋狂”。聽友們要記住,達達主義是一次大戰之後瀰漫歐洲的悲觀、絕望情緒的反應。戰爭打碎了一切秩序,廝殺顯露出人的獸性的一面,死活是生命中的偶然,誰也不能擔保上了戰場的人還能否生還。一切穩定性都流失了,連達達主義這個名字,都是在翻字典時碰上了這個詞,就用上了它。但正是在這種無意義中,顯露出了達達主義的理念。聽友們可能知道馬塞爾·杜尚的一件作品,就是一個小便池 被倒過來擺放,題名為“泉”。這是達達主義最經典的作品。新古典主義大師安格爾有一幅名畫,也叫“泉”,畫面是一位裸體、豐腴的美女手持水罐。杜尚的作品就是對這幅畫的嘲弄。這兩件作品的對比,最能看出達達主義的顛覆性。當然,當年參加達達主義運動的許多藝術家,像阿爾普、杜尚、恩斯特的作品,都已經成為現代藝術史中的經典作品。

問:這些人不也是超現實主義運動的參加者嗎?

答:是的。達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之間並沒有一個斷裂。我甚至認為,達達主義就是超現實主義的早期階段。參加這一運動的人,基本上沒有變化。只是在1918年,查拉在瑞士發表過一個《達達主義宣言》,而1924年布列東又在巴黎發表了《超現實主義宣言》。這兩個宣言所強調的特點不盡相同,才有了兩個運動的區分。但他們的基本理念卻是相通的,那就是顛覆傳統藝術理念,尋找新的創作方法和靈感來源。而超現實主義最顯着的一個特徵,是關注人心理中的無意識領域,藉助人的非理性衝動來進行創作。超現實主義的領軍人物是布列東,他在《超現實主義宣言》中,明確了超現實主義的定義。他說,“超現實主義,陽性名詞,是一種純粹的心理自動性。人們依靠這種心理自動性,通過口頭或書面,或其他的方式,表達思想的真實狀態。是一種全無理智控制,不受任何審美、道德束縛的思想的授意”。這個所謂心理自動性,就是他從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中學來的。有關弗洛伊德的心理學理論,我們後面會講到。其實,超現實主義這個詞兒,並不是布列東的創造,最早使用這個詞的人是大詩人阿波里奈爾。早在1917年,他就造了這個詞兒來解釋他的戲劇《蒂雷西婭的乳房》。當然,阿波里奈兒最著名的作品,不是這部戲,而是那首堪稱千古絕唱的《米拉波橋》。詩中每一節的末尾,都反覆詠嘆“長宵蒞臨晚鐘悠,韶光水逝我獨留”。從詩中起伏的節奏中,能感到橋下流水悠悠,一去不返。布列東是阿波里奈爾的崇拜者,他拿過這個詞兒來命名這個流派也是順理成章。

問:心理自動性寫作,確實完全顛覆了福樓拜那種字斟句酌的寫作方法。

答:這正是超現實主義者所追求的。當時全力參加這個運動的阿拉貢回憶說,1919年他從戰場歸來,布列東給他看了幾首詩,說這是睡醒時偶然得到的幾個句子,是入睡者無意識的、不知不覺的創作。阿拉貢說,“再現這些睡夢中偶得的詩句,快速將其紀錄下來,並省去有意識的檢查,這些作品就是這樣完成的,我們將之稱為超現實主義作品”。以我個人來說,讀這些超現實主義的作品,感覺不到美。它們大部分都是一些斷斷續續的意向,跳動着,互不相關。雖說有時也會有一些出人意料的、新奇的意像組合,但它們破碎、不知所雲。布列東卻認為,他們這樣的詩“超越了理性的限制,反應出精神深處的共鳴”。這種精神深處的共鳴,就是布列東一度推崇的自動寫作。他的意思是說,詩人不再是一個創造和想象的主體,他的寫作過程就是把那些在意識中涌動的詞句紀錄下來。這些詞句就會自動拼接成某個意像,成為詩句。而且它是自動出現在腦海里的,不像以往的詩人要去尋找、檢索那些詞句。超現實主義的詩人,只要把頭腦中湧現出來的那些詞句紀錄下來就可以了。這個湧現是完全無意識的,這些意向的來源是出自人的無意識領域。這個無意識領域的表現,其實就是夢。聽友們只要想一想達利的那些畫,就可以明白這些湧現是什麼意思。超現實主義者認為,這些自動書寫下來的詞句才是新奇、有趣的,因為它不經過理性的檢查、過濾和組織,所以它是最有生命力的、最豐富的。迪瓦爾有一個評論很準確,“他們通過部分省略,破碎的類比手法,表達了剎那間的、夢境中產生的、倏忽消逝的事物,表達了碎片粉塵般支離細碎的思想”。超現實主義者追求的就是對語言的解構,因為他們認為傳統的表達方式束縛了更有創造性的表達。他們要重新考慮什麼是語言,這個主題和拉康後來的研究方向是一致的。他們都在弗洛伊德解釋夢的方法中,發現了另一種語言的運行方式。1921年,拉康來到拉丁區的莎士比亞書店,參加喬伊斯的小說《尤利西斯》的首次公開朗讀。這是一次意識流的冒險,我們下次再談。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