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華世界

美國封殺華為多管齊下 台積電終難繞開風暴

發表時間:

美國日前再度收緊對中國科技巨頭華為的禁運限制,被譽為台灣之光、世界最大的半導體代工企業台積電(TSMC)正面受到衝擊!據日媒18日披露,台積電已經不再接受華為的新訂單。

台北世貿展場上台積電的標誌
台北世貿展場上台積電的標誌 AFP/Archivos
廣告

這則發自台北的《日經亞洲評論》(Nikkei Asian Review)獨家報道指出,由於美國商務部15日擴大對華為的禁令,要求依賴美國設備、知識產權與軟件的外國芯片製造商必須取得美方許可證,才能向華為出口芯片產品,多個消息來源證實,在美國宣布最新的管製法規後,台積電已經停止接受來自華為的新訂單,但目前正在生產、或是在管製法規更新之前接受的訂單則不受影響,都會繼續生產,並且可在9月中旬之前出貨。

另一位知情人士則向日經表示,對於台積電而言,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因為華為是該公司的第二大客戶,但台積電不得不遵守美國的規定。《日經》指出,華為的訂單佔台積電年收入的15%至20%,僅次於蘋果之後。 

《日經》報道指出,華為雖然身為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公司與第二大智能型手機製造廠,但這家中國企業嚴重依賴台積電所生產的先進芯片,包括所有華為旗艦款手機的中央處理器都要仰賴台積電供貨。台積電也為華為生產人工智能處理器與網絡芯片。因此自從美國去年5月將華為列入貿易黑名單以來,台積電就一直被視為華為抵禦美國壓力的生命線。

台積電被迫捲入美中科技爭奪戰

台積電與華為的唇齒與共,也讓這家台灣公司捲入了北京與華盛頓的暴風圈之中。就在美國宣布對華為加緊控制的同一天,台積電也先公布了將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興建一座價值120億美元的芯片工廠,生產先進的5奈米芯片。

隨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對此表示讚揚並在聲明中指出,當中國正試圖主導尖端技術與控制關鍵產業時,台積電此舉增強了美國的國家安全。

除此之外,路透社15日援引美國國務院負責經濟增長、能源和環境的副國務卿奎許(Keith Krach)表示,美國方面尚未對台積電做出任何保證,也就是說向台積電發放出售美國技術給華為的許可。他還敦促美國的盟友和合作夥伴效仿華盛頓的做法,調整國內出口管製法律,以應對華為構成的安全威脅。此前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將華為列入貿易黑名單。

外界注意到,在美方收緊對華為的供貨之後,中國商務部17日也發表聲明,譴責美國政府的無理限制對全球供應鏈造成極大威脅,商務部要求美方立刻撤銷相關限制措施,否則中國將會祭出必要的反制措施。不過華府對中國的威脅顯然不加理睬,18日更立刻傳出台積電斷煉的消息。

但《日經》報道也寫說,台積電對於“不收華為新訂單”的說法不予置評,僅稱“無法透露客戶的訂單詳情”,但強調台積電“一直遵守相關法律與規定”、“對於新的出口管制措施也還在評估”。

據業界人士分析,台積電台灣工廠生產的蘋果、AMD 和華為的芯片是最具成本效益的,因為本土不僅有自己的工程師,而且還與原材料、關鍵零部件供應商、製造設備以及芯片測試和封裝服務提供商等建立了全面而靈活的供應鏈。

這些彈性的供應鏈意味着高水平的成本效率,並且在幫助台積電超越英特爾,三星電子等競爭對手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有意思的是,去年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經斷言,公司在半導體供應鏈的關鍵位置,恐將使得台積電“成為地緣政治家的必爭之地”。為時不過一年,不斷周旋、試圖尋找轉圜餘地的台積電終於難敵政治壓力、赴美設廠,而且美方壓力更上層樓,迫使台積電暫時放棄第二大客戶的新訂單,未來這場科技冷戰會將台灣推向何方,還很難說!

全面封殺華為 美中科技戰風險升級

華為其實從去年就開始對美國這次的禁令預作準備,包括囤積超過一年所需的網絡設備芯片、強化旗下的海思半導體、要求與歐洲芯片製造商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共同設計芯片。只不過在目前華為依然相當仰賴上海的中芯國際和台灣的台積電生產芯片。

許多市場專家認為,這次美國商務部宣布的禁令確實讓海外的芯片代工廠不得不從。如果有芯片廠敢不申請許可證就徑自出貨給華為,可能就會面臨來自美國監管單位的嚴厲處罰。據了解,不論是台積電還是中芯與使用的都是美國設備。

此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強調出商務部對華為的禁令進一步保護了美國安全與5G網絡的安全性。他說:“華為是不值得信任的供貨商,是中國共產黨的工具,聽命於中共的指令。美國司法部已經起訴華為偷竊美國技術、幫助伊朗躲避制裁,美國商務部在2019年將華為列入實體列表。一年多來,國務院一直在與世界各地的合作夥伴分享我們對華為與其他不值得信任的供貨商的了解。”

在中美圍繞高科技主導權的競爭進一步惡化下,華為芯片供應鏈斷裂的風險日益升高,中國發動“超級冷戰”的可能性也正在增加。

另有消息傳出,華為利用最後的窗口期,緊急向台積電追加 7 億美元訂單,產品涵蓋5奈米及7奈米製程。

中共官媒《環球時報》15日發文稱,有接近中國政府的消息人士透露,如美方最終實施上述計畫,中方將予以反擊。工具是去年出爐的中方“不可靠實體清單”。

《環球時報》表示,中方可以依照《網絡安全審查辦法》和《反壟斷法》等法律法規對高通、思科、蘋果等美企進行限制或調查。

值得觀察的還有,對於最近的一系列動蕩,一些美國企業也在積極採取應對措施。

以英特爾為例,該集團在12日宣布向 11 家科技初創公司投資,投資總額為 1.32 億美元。在這些公司中,江豐生物、概倫電子、博純材料三家公司來自中國。據了解,這三家公司分別在 AI 醫療、芯片製造等領域有所建樹。

對此,有分析認為,由於受到中美貿易戰影響,英特爾與華為、中興等中國公司的合作無法正常進行,為了緩解技術壓力,才轉而與中國的初創企業合作。

據路透社在一篇分析報道中指出,美國的目的自然是打擊華為所依賴的芯片生產商,“但如果芯片生產商開發出美國規則管轄範圍之外的新設備來源,美國芯片設備製造商或將面臨長期痛苦。”

紐時:特朗普政府正把台灣當作新的施力點

另值得注意的是,《紐約時報》19日以「美國利用台灣當作美中科技戰施壓點」為題,報導台積電赴美設廠,是特朗普政府對中國有機會接觸台灣高科技供應鏈一事發動挑戰,且美方由此延伸,挑戰北京對台灣的影響力。

紐時文章還說,特朗普政府多年來與北京就關稅威脅、科技、貿易協議條件等爭論,但上周的兩項行動,擴大了美中經濟緊張,接近碰觸到北京的紅線:兩岸關係。

紐時認為,特朗普政府過去從未如此強力挑戰中國公司接觸台灣高科技供應鏈的機會,且由此延伸,挑戰北京對台灣的影響力。並指出,美國商務部新規定的實際影響還不明確,但其政治訊息則清楚明白:特朗普政府積極阻撓中國掌控關鍵技術,且正把台灣當作新的施力點。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