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歐亞論壇

拉加德爭取中國在國際經濟動蕩中的合作

發表時間:

國際貨幣基金總裁拉加德9日開始對北京進行為期兩天的訪問。當天她在2011 年國際金融論壇上發表演講時說,中國再次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心,扮演主要角色  不僅今天如此,明天也將如此。在今天的節目里,我們摘要播出拉加德的講話。

廣告

拉加德說,全球經濟已經進入一個危險的、不確定的階段。實體經濟與金融部門之間的負面反饋作用已變得非常顯著。先進經濟體的失業依然處在過高水平。

然而,亞洲無法避免受到世界其他地方的影響。貿易渠道至關重要,因為亞洲地區在
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賴外部需求帶動經濟增長。

如果我們不採取行動,如果我們不聯合採取行動,我們可能進入不確定性增加、金融
動蕩、全球需求崩潰的惡性循環。最終,我們可能面臨低增長、高失業的“失去的十
年”。

在我們這個日趨緊密相聯的世界中,沒有哪個國家或哪個地區能夠獨善其身。我們的
經濟命運,無論成敗休戚,都是連在一起的。

拉加德說,我們還需要着眼於更重要的目標  強勁、可持續、平衡的經濟復蘇。對於先進經濟體今後的政策路徑而言,這這意味着,財政和貨幣政策應當取得適當的平衡,以促進穩定和增長。這意味着,應推進實施結構性政策,以提高競爭力和就業水平。還意味着,應加強金融監管,使金融部門更安全,恢復向實體經濟提供服務的能力。

她表示,我認為中國正在沿着正確的道路前進。這是由第十二個五年規畫全面鋪設的一條道路。

中國正在採取適當的措施減輕國內脆弱性  減緩信貸增長速度,提高撥備和資本金
水平,以及擴大宏觀審慎政策範圍。中國仍有空間通過貨幣政策控制信貸增長。

財政政策正適當地回歸平衡態勢。但如果增長前景顯著惡化,財政政策可以成為第一
道防線,因為中國具備充足的財政空間和迅速調撥資源的能力。

在調整經濟、擴大內需方面,中國也正沿着第十二個五年規畫設定的正確軌道前進。

在經濟再平衡的道路上,中國已經取得可喜進展。經常賬戶順差從2007 年佔GDP10%的高峰水平下降到去年的略高於5%。儘管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全球需求疲軟造成的,但進口增加也起了作用,這為全球經濟提供了支持。

中國現在應當進一步從出口和投資轉向消費  包括進一步提高居民收入,以及擴大
社會保障體系。金融體系的改革依然重要;此外,正如我們以前提到的,中國還需實
現人民幣實際有效彙率升值。

中國是全球增長的關鍵驅動力。另外,中國與其他主要新興市場一道,通過貿易、投
資和融資渠道促進了低收入國家的經濟增長。

中國在二十國集團中發揮着領導作用。在基金組織中,中國也發揮着領導作用。

拉加德說,我們認識到,為提高其有效性,基金組織必須真正代表全體成員國,代表所有187 個國家。為此,我們大力改革基金組織的治理結構,使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在基金組織有更大的發言權。

這些治理改革的一個結果是,中國目前是基金組織的三大股東之一。在基金組織中,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成員  鑒於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發揮的核心作用,這是完全恰當的。

回顧歷史,中國在大部分時間裡都是技術最先進、人口最多、最為繁榮的國家之一。
中國再次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心,扮演主要角色  不僅今天如此,明天也將如此。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