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生態 健康與科技

中國央行 : 不存在大量縮表的問題

發表時間:

中國央行參事、央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松成近日表示,三大貨幣政策對中國央行資產負債表的影響有所不同,所以不能就單一資產負債表數據變化來簡單判斷貨幣政策,目前中國央行資產負債表並沒有縮表壓力。

廣告

最新一期財經雜誌刊登對其專訪並稱,央行貨幣政策總體會保持中性,目前貨幣政策是朝收緊的方向發展,這也是擠泡沫防風險的需要,防止資金空轉、脫實向虛。

路透社報道,盛松成表示,當前中國央行並沒有縮表的壓力,首先因為中國央行資產負債表的擴張程度近十年來遠遠小於美聯儲的擴表,國際金融危機期間,中國央行資產負債表僅擴張不到兩倍。

其次,中國央行和美聯儲的資產負債結構有明顯的不同。美聯儲以持有證券為主,佔比94.9%;國際金融危機期間,美聯儲購入的大量證券成為影響貨幣政策的唯一科目,因而也是美聯儲縮表的目標。

中國央行資產則以外彙占款為主,沒有美聯儲那樣龐大的證券資產需要處理,而且外彙占款受資本流出流入影響,可以通過調整其他科目來對衝影響,因而中國沒有縮表壓力。

再者,中國對外資依然有較強的吸引力,仍然具備很好的投資機會,有利於貨幣當局總資產的增加。隨着經濟和彙率趨穩,中國外彙儲備餘額已經開始回升。中國央行負債方的政府存款佔比較高,中國的政府存款波動較大,是影響中國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變動因素之一。

中國央行2017年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明確,中國央行“縮表”並不一定意味着收緊銀根,由於第一季度“縮表”受季節性及財政收支等短期因素影響較大,4月份央行資產負債表已重新轉為“擴表”。

之後盛松成就此表示,央行縮表不等於緊縮,擴表也不意味着貨幣放鬆;中國央行如果縮表也不是主動的,而且不存在大量縮表的問題,當前中國仍保持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

盛松成還提到,如果是外彙占款下降導致的縮表,即央行被動縮表,則銀行間流動性會趨緊,但央行可以通過貨幣政策工具為市場補充流動性。總體來看貨幣政策會是中性的。此外,季節性因素也會影響央行資產負債規模的變化,這也不涉及貨幣政策的轉向。

如 果是中國央行主動回籠貨幣導致縮表,例如通過再貸款、MLF(中期借貸便利)、逆回購等貨幣政策工具實施緊縮貨幣的意圖,則商業銀行存放央行的超額準備金 首先下降,如果超額準備金原本就很充足,那麼不一定會影響到商業銀行的信用擴張,但在超儲率已經較低的情況下,商業銀行的資金成本會趨於上升。

盛 松成並稱,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的變化是政策工具組合共同作用的結果,縮表與緊縮並不是同一回事。2017年貨幣政策總體來說是會比較緊的,並且也不具備放 松的條件。因為貨幣政策不僅要考慮穩增長,也需要考慮彙率變動、通貨膨脹、股市、樓市等方面。另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提到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 置,這需要控制貨幣供應量。

而銀行間市場利率上行,存貸款基準利率沒有變動,這樣對實體經濟影響比較小,同時又可以擠掉金融泡沫,“當然,銀行間市場利率並不會升得特別高,會把貨幣市場的流動性收得特別緊,利率短期大幅上升的空間已不大。”

他同時強調,中國應提高財政赤字率,主要是為減稅創造條件,同時也能使央行以國債為主開展公開市場業務,改變中國的貨幣創造機制。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