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生態 健康與科技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醒亞洲和歐洲經濟體為不要過早解禁免得疫情複發

發表時間:

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的亞洲和歐洲國家,正在逐步重啟經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太部主任李昌鏞和歐洲部主任 Thomsen 提出,亞洲和歐洲經濟體應謹慎,抵制過早過快放開的衝動,防止疫情捲土重來。

Podcast
Podcast © FMM
廣告

李昌鏞和 Thomsen發表文章說, 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的GDP下降了36.6%;韓國的產出下降了5.5%(均為經過季節調整的年化比率)。

在歐洲,GDP的下降幅度達到空前水平,其中法國、西班牙和意大利2020年第一季度的GDP降幅分別為21.3%、19.2%和17.5%(也是經過季節調整的年化率)。第二季度情況勢必更糟糕。

在沒有疫苗或有效療法的情況下,政策制定者將面臨艱難的選擇, 在恢復經濟活動的好處與感染率再次上升的潛在成本之間進行權衡。 在一定程度上,  任何方向的失誤都將帶來沉重代價。

在中國,報道的新增感染病例穩定在極低水平。 到目前為止,中國的經濟重啟過程沒有出現第二波感染,但隨着經濟活動進一步正常化,可能出現變化。

韓國也在全球疫情中較早遭到病毒襲擊,並迅速而妥善地採取了防控措施。 韓國從未廣泛限制國內人員流動和商業活動。 新加坡也在早期成功控制了病毒傳染,其採取了類似於韓國的策略。但在4月初,針對新一輪疫情,新加坡收緊了防控措施,

一些歐洲國家已宣布逐步重啟經濟的計畫,一些國家已經開始這一進程。各國計畫取消限制的時間、次序和步伐各不相同。

例如,丹麥和挪威已開始重新開放低年級學校和服務業,而西班牙放開了對製造業和建築業的限制,並在採取安全措施的情況下放鬆了對一些小企業(包括零售業)的限制。德國已經取消了對零售商店的限制,並在逐步重新開放學校,但這種放寬限制伴有中斷機制,必要時可以再次收緊。意大利重新開放了製造業和建築業(有嚴格的安全規定)以及部分小型商店。從5月11日起,法國在區別對待不同地區的基礎上,允許小學、商店和工業重新開放。

瑞典採取了獨特的方式,決定不全面封鎖經濟活動。  這種策略是否更有效,目前判斷還為時過早。

所有國家都設想利用衛生措施和保持社交距離措施來緩解新一輪傳染的風險,但這些措施的類型和強度各不相同。

李昌鏞和 Thomsen說,儘管重啟策略不同,但相比中國,歐洲看來是在疫情周期的更早階段重啟經濟。此外,歐洲在大規模檢測、接觸者追蹤和病例隔離方面的能力可能落後於亞洲的最佳範例,部分原因是歐洲具有嚴格的隱私規定。例如,歐盟委員會建議使用追蹤應用程序,但只是自願使用。因此,歐洲看來比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亞洲國家面臨更大風險,儘管沒有哪個國家能有信心地宣布戰勝了病毒。

在歐洲和亞洲,“封鎖”和其他限制措施給人們造成了顯著的經濟和心理影響,取消這些措施、重啟經濟的願望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然而,如果過早放開,尚不具備迅速發現和控制新感染病例的廣泛措施,那麼,抗擊新冠病毒疫情已經取得的成果可能付之東流,可能出現新的生命和經濟損失。在走出這一前所未有的“封鎖”過程中,亞洲和歐洲經濟體應謹慎行事,抵制過早過快放開的衝動,防止疫情捲土重來。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