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滄海桑田

奧巴馬重啟美俄關係的外交政策遭遇挑戰

發表時間:

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11月23日發出警告,為回應美國計畫部署歐洲導彈防禦系統,俄羅斯可能部署“伊斯坎德爾”戰術導彈,甚至直接針對歐洲反導系統部署先進武器。同一天出版的法國《費加羅報》注意到,這是奧巴馬入主白宮以來,首次遭遇俄羅斯如此激烈的表態。這種跡象表明:冷戰遺留下的陰影從未真正得到消除。

廣告

俄羅斯準備將導彈基地轉向歐洲

俄羅斯總統威脅說,如果美國拒絕放棄在歐洲部署北約導彈防禦系統計畫,那麼,俄羅斯就將在歐洲大門口部署“伊斯坎德爾”戰術導彈。莫斯科曾在2008年發出過同樣的警告,但那時,是與前總統喬治布什的對峙時期。自其繼任人作出“重啟”俄美關係的高姿態表態以來,俄美關係有所緩解。

這一次,梅德韋傑夫態度強硬,在電視台發表莊重聲明稱:一旦俄美反導談判最終破裂,俄羅斯可能針對美國攔截導彈和探測雷達採取一系列“合理措施”。其中“之一是,可能在加里寧格勒州部署‘伊斯坎德爾’戰術導彈系統。”加里寧格勒位於波羅的海沿岸,與波蘭、立陶宛接壤,是俄羅斯的戰略“飛地”。“伊斯坎德爾”為短程導彈,能夠搭載核彈頭,機動躲避攔截導彈,5分鐘內可以擊中周邊目標,其射程則為280至500公里。

俄羅斯總統同時強調:“如果這些措施不夠充分,俄羅斯將以美國反導系統歐洲部分為目標,在本國西部和南部部署現代化進攻性武器系統。”

為保障俄羅斯軍隊有足夠火力應對歐洲反導系統,俄羅斯戰略導彈部隊和海基彈道導彈將裝備先進武器系統和新型高效彈頭,“能夠突破反導系統”。

俄國防部專家伊戈爾•科羅特琴科說,鑒於美國拒絕保證反導系統不針對俄羅斯一方,因此,俄羅斯可能加快生產突防能力強的PC-24“亞爾斯”型新式洲際導彈。科羅特琴科對媒體表示,俄方甚至可能給部署加里寧格勒的“伊斯坎德爾”導彈安裝核彈頭,同時授權各軍區司令戰時自行決定是否動用戰術核武器。

此前一天,美國政府宣布將停止按照《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履行對俄義務,原因是俄羅斯數年來拒絕執行這一常規軍備限制條約。

俄羅斯於2007年12月宣布暫停執行《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原因是北約成員國拒絕批准這項條約,以及俄羅斯擔心北約東擴和布什政府的東歐反導計畫。美國總統奧巴馬2009年1月上任後,決定放棄前總統布什的東歐反導計畫,改為歐洲反導計畫。同年9月,奧巴馬宣布重新設計和部署歐洲反導系統,稱其意在應對伊朗導彈威脅。但莫斯科認為,歐洲反導系統並沒有實質性變化,目的依然是遏制俄羅斯的核打擊能力。

歐洲反導計畫屢次成為奧巴馬政府“重啟”美俄關係的一道障礙。俄羅斯與北約去年11月商定就歐洲反導系統合作,但主導北約的美國拒絕就反導系統不針對俄羅斯核力量提供法律保證,談判陷入僵局。梅德韋傑夫警告,反導議題可能影響俄美裁軍合作,如果談判進展不佳,“俄羅斯保留中止進一步裁軍及相應軍備控制措施的權利”。他還說,歐洲反導計畫同樣可能導致俄羅斯退出去年4月與奧巴馬簽署的新版削減戰略武器條約。

克里姆林宮和外交部高官則披露,如果華盛頓不做出讓步,俄羅斯將繼續對美國採取強硬方針。下一個具體行動將是普京拒絕出席俄羅斯與北約的芝加哥峰會。這將導致雙方凍結對話。由於兩國明年均面臨大選,對話如果凍結,將只能在美國總統就職後才有可能重新啟動。

其他後果也會隨之而來。有俄羅斯專家認為:俄羅斯的行動將在美國引發憤怒。奧巴馬一直試圖把重啟對俄關係視為自己外交政策的功績,他還在國會維護俄羅斯。美國將迎來大選年之際,克里姆林宮的行動無疑將構成共和黨攻擊奧巴馬政府外交政策的依據。 

俄羅斯的強硬立場也引發北約不滿,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表示,莫斯科的反應“非常令人失望”。俄羅斯針對美國計畫在東歐部署防禦系統而威脅在歐盟邊境部署導彈,“這種行為將讓人想起過去,不符合北約與俄羅斯同意尋求的戰略關係,也不符合對話精神,包括他們目前正在處理的導彈防禦事務上的對話精神。”拉斯穆森表示:“去年,北約領導人決定邀請俄羅斯討論雙方合作以及發展戰略夥伴關係的可能性。這項提議仍然有效。”他還說:“在導彈防禦上的合作顯然將表明北約和俄羅斯可以共同發展安全,而不是彼此對立。

使用望遠鏡看美國

奧巴馬掌權後改變了此前布什採取的策略,決定在北約範圍內,調低在歐洲部署導彈防禦系統計畫,宣布重新設計和部署歐洲反導系統,目的則始終是為了對付伊朗的導彈威脅。2015年起,羅馬尼亞應配有相應裝備。為緩解俄方擔憂,2010年11月,北約邀請俄羅斯加入其歐洲反導計畫。五角大樓甚至邀請俄羅斯國防部官員監測防禦系統的安裝計畫、允許俄羅斯方面使用自己的監測雷達並建議俄羅斯專家參與相關係統的測試,這項活動預定於2012年春季在太平洋舉行。

然而,俄羅斯方面似乎並不買帳。俄羅斯駐北約代表羅戈津表示:這些邀請看起來更是出於宣傳目的,俄羅斯對透過望遠鏡來觀察美國行動的做法不感興趣。莫斯科擔心,在歐洲部署反導系統行動本身會觸及“自身公民的安全”並毀壞始終對準美國領土的自身防禦系統。分析人士指出:實際上,一紙邀請的確不能化解俄羅斯與美國、北約之間根深蒂固的戰略分歧。一年來,北約“按計畫”快速推進歐洲反導系統部署,與俄羅斯的合作談判則持續擱淺,毫無進展。今年6月和7月,俄羅斯與北約先後舉行國防部長級會議、大使級會議,力求就反導合作達成共識,但都無果而終。進入下半年,美俄談判依舊毫無進展,但美國和北約部署反導系統的動作卻越來越頻繁。繼波蘭之後,美國接連和土耳其、羅馬尼亞、西班牙籤署有關部署早期預警雷達或攔截導彈的協議。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表示,北約的目標是到2012年5月芝加哥峰會時,宣布反導系統具備“中期作戰能力”,能夠就來襲導彈發出預警。這是向反導系統具備全面作戰能力邁出的重要一步。

分析人士認為,向俄羅斯提供該反導系統不針對俄羅的法律保障,是俄羅斯與北約將要面對的直接分歧,這一問題很難在短期內解決。而北約反導系統的部署卻按照自己的時間表不斷推進,這加劇了俄方的擔憂,使雙方有限的互信更加脆弱。

懷疑一切

俄羅斯駐北約代表羅戈津譴責美國“說謊”,根本沒將俄羅斯“當作一回事。”“如果談判進展不順利”,莫斯科可能“退出歐洲反導計畫”談判,而歐洲反導計畫恰恰是奧巴馬外交政策的重要標誌之一。

俄羅斯軍事專家亞歷山大-戈爾茨認為,俄羅斯的表態顯現出其“懷疑一切”的態度。實際上,“如果俄羅斯發起攻擊,美國並不可能通過這套反導系統攔截俄羅斯發射的所有導彈”。此外,如果俄羅斯真的擔心美國彈道導彈的攻擊,它就不會簽署歐洲反導計畫。

留有餘地

儘管梅德韋傑夫宣稱,俄羅斯的強硬立場與將於12月4日舉行的國家杜馬、即議會下院選舉毫無關聯,《費加羅報》仍然認為,俄羅斯是在經過精心策畫和準備之後,發起的這場外交攻勢。梅德韋傑夫之所以此時在反導問題上向西方強硬表態,是為了在即將到來的國家杜馬選舉中爭取更多的選民支持。距杜馬選舉不足兩周之際,普京所在黨雖在下院佔據優勢,卻不免困難重重。梅德韋傑夫將率領執政的統一俄羅斯黨參加選舉,統一俄羅斯黨正在努力維持它在下院的統治地位,而武力威脅被認為能為該黨爭取選票。民調顯示,反美情緒依舊佔有很大市場。根據俄羅斯獨立研究機構勒瓦達中心的民調結果,65%的俄羅斯民眾認為:美國是“打算控制全球的侵略者”。

另有分析人士注意到,梅德韋傑夫講話雖然強硬,卻並未關閉與北約就反導系統進行對話的大門。他明確表示,俄美還有時間就反導系統問題達成共識,俄羅斯有達成必要共識的政治意願,以促成俄羅斯與美國及北約的關係打開嶄新一頁。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