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美國國殤日:奧巴馬保證絕不輕易派兵打仗

發表時間:

今年的5月28日是美國陣亡將士紀念日,也稱為國殤日,紀念美國歷史上所有為國捐軀的人。每年五月最後一個星期一是這一紀念日。這一傳統最早應追溯至美國南北戰爭時期,戰爭中無數人獻出了生命。戰爭結束後,南部許多家庭開始祭奠戰爭中陣亡的將士。他們不分南北雙方,在春天向雙方死者的墓地都奉獻鮮花,北方人為此深受感動,將這一舉動視為民族團結的象徵。1868年,5月30日這一天被正式批准為向為保衛祖國而英勇犧牲的士兵們敬獻鮮花的日子。

要聞解說
要聞解說 RFI
廣告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人們開始在陣亡將士紀念日這一天祭奠所有的戰爭死難者,後來在民間又逐漸發展為一般家庭祭奠逝去的親人。今天已成為一個普遍的祭掃日,同我國的清明節十分相似。
每逢陣亡將士紀念日,美國現役軍人和老戰士便排成長長的隊伍前往墓地,鳴槍向陣亡將士致意,吹響軍中熄燈號讓死難將士安息。
但是每當人們以為天下將永久太平的時候,新的戰爭陰影重新籠罩在上空,戰爭似乎永無結束之日。我們為什麼去打仗,戰爭是否可以避免?這是從遠古到今天無數人提出過的問題。

全世界的人都愛好和平,可為什麼還不斷有戰爭。哪些戰爭是正義的,哪些是非正義的?有些戰爭當時似乎是正義的或者看起來是正義的,但隨着時間的流逝,放到歷史長河去看,就會變成非正義或者無意義的犧牲。美國越戰和伊拉克戰爭以及現在的阿富汗戰爭,或許還有利比亞戰爭都是如此。

昨天,美國總統奧巴馬呼籲美國人民從越戰中吸取教訓。五十年前的越戰,無數美國人“為國捐軀”,但是這場犧牲無數美國生命的戰爭換來了什麼,誰也說不清。奧巴馬昨天在越戰紀念碑前同美國老戰士共同紀念5萬8000名在越戰中死去的士兵和將領。奧巴馬說越戰是美國歷史篇章中最令人痛苦的一頁。

法新社報道說,奧巴馬沒有直接提到當時美國發動越戰的政治原由,但是,他當著數十名參加過越戰的老戰士面說,很多從越南戰場上返回的美國軍人沒有受到良好的待遇這是美國國家的恥辱。他還保證說,以後美國不會再發生這種情況。

美國從越戰中吸取教訓了嗎?為什麼在數十年後會有伊拉克戰爭?伊拉克戰爭照舊是一場毫無意義也無價值的戰爭,數千美國年輕人客死他鄉。奧巴馬在昨天講話中說,在今天的國殤日,是美國人九年來第一次不必死在伊拉克。他還說,我們也正在結束阿富汗戰爭,我們的戰士正在慢慢地返回自己的家園。在十年的戰爭陰影下,我們終於可以見到地平線上一抹曙光。

奧巴馬提到了伊拉克戰爭美國死亡的士兵人數,自2003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到2011年12月,奧巴馬下令撤出所有的美軍為止,美國共有4500名士兵死在伊拉克。他還沒提到有多少伊拉克人死在這場戰爭中。多虧科技發達,伊拉克陣亡的美國士兵比越戰少得多。奧巴馬呼籲人們向所有在伊拉克付出生命代價的軍人致哀。報道說,奧巴馬沒有直接批評他前任布什的政策,但他指出,派兵去打仗是他最不願意難做出的決定,他保證,今後除非萬不得已,他絕不會派兵去打仗。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