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美國司法監聽美聯社為哪般

發表時間:

美國總統奧巴馬第二任期的第一年開局通篇不利,遇到的麻煩越來越多,其中被視為醜聞的危機也不少,最新的醜聞,就是美國司法部被揭露對美聯社,路透社等一系列重要媒體的電話及採訪截線進行秘密監聽。這一做法被上述一些媒體援引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條款做武器,譴責政府侵犯新聞獨立與新聞自由。

要聞解說
要聞解說 RFI
廣告

與此同時的另外一個醜聞,就是美國稅務部門被反對黨共和黨指控以檢查監控納稅為武器對保守黨性質的黨派與團體包括茶黨在內進行限制騷擾。

這些被視為侵犯了公民及黨派獨立自由的醜聞,一律成為反對派以及輿論針對白宮和白宮主人奧巴馬的指控。不過,觀察奧巴馬對這兩個醜聞指控的不同處理方法,可以看見其中輕重把握的拿捏,也間接反映美國社會的一些變化。

已經有評論把奧巴馬第二任期執政開始就遇到不同麻煩,諸如稅制與社會保險等方面的改革計畫困難重重,以及醜聞,同先前克林頓,小布什等總統第二任期困難爆發的規律相提並論,因為小布什是共和黨總統,媒體主要拿奧巴馬同克林頓做比較。克林頓當時深陷與白宮女實習生萊溫斯基的性醜聞,被調查是否對法律撒謊的危機中。然而,奧巴馬與克林頓私人醜聞不同,被指控涉嫌醜聞皆是公事公辦,奧巴馬正是對這些醜聞指控回應用公事公辦的手法。

奧巴馬撇清了與專對保守傾向的團體檢查納稅的指控醜聞關係,立即下令司法部作調查。但對監聽案,卻留有了相當大的防衛甚至反擊的餘地,因為美國司法部對美聯社等媒體的電話監聽,與美國國家安全有關。

據指控,美國司法部秘密向通信部門傳票,取得美聯社記者與編輯兩個月的通話紀錄,涵蓋2012年4至5月美聯社的20條電話線,主要同紐約、華盛頓、康州哈特福和駐國會眾議院記者站的電話,這中間有辦公室座機也有記者私人手機電話。

司法部稍後通知了美聯社,這樣也就暴露了監聽措舉,這讓美聯社深感憤怒,要司法部及白宮作出解釋,並提出強烈抗議。

按照美國法律,司法部實行監聽或檢查可以向媒體發出司法傳票,但也可以根據情勢不作事前通知。相應的對於媒體,也有權利拒絕司法傳票,但雙方都應當通過法庭庭審判決執行。美聯社以及其他在監聽中受連帶監聽的媒體指控政府並沒有執行法律而秘密監聽記者,並構成侵犯新聞獨立與自由。美聯社公開指責,政府沒有權力進入記者採訪與信息來源的保密領域。

然而正是記者信息來源這一敏感地帶讓奧巴馬政府找到理由進行監聽並對指控作辯駁。

奧巴馬日前回應時譴責濫用監聽做法,保證一如既往捍衛新聞自由。但他同時指出,事關國家安全,司法部的做法在職權範圍之內。按照美國司法部的官方說法,對美聯社的電話監聽是在調查美國官方情報泄露的範圍內採取的辦法,原因是美國在本拉登被暗殺周年時採取了內緊外松的政策,一方面對國人許諾反恐固若金湯,沒有人能夠再襲擊美國,但同時卻在2012年春天,破獲了也門一個基地組織,該組織已經準備用炸彈內褲劫持襲擊飛往美國的航班。美聯社記者的採訪調查深深捲入這一秘密事件,5月7日發表報道披露這一反恐情報,美國聯邦調查局下令調查泄露情報的源頭,首要懷疑對象竟是時任中央情報局長布瑞南。

奧巴馬當政以來面臨比以往歷屆總統都多的泄密醜聞,自然奧巴馬也比以往歷屆總統都更多追究泄密官員的責任。鑒於泄密與新聞調查難分的界限,以往美國總統對不少泄密事件不了了之並不認真追究責任,也因此,奧巴馬被指控通過追究泄密來限制新聞工作。

在任何民主國家,監聽新聞界都是政治醜聞,曾有尼克松為此下台。不過,美國剛剛經歷了波士頓爆炸案恐怖事件,一方面美國司法受法律限制越來越謹慎對媒體與公民進行安全檢查,但同時卻也不斷面臨反恐需求,必須深入追蹤保證安全係數。可以說,美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陷入或是自由,或是安全的兩難選擇的困境。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