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何清漣:斯諾登事件中的若干矛盾之處

發表時間:

一名美國國家安全人員逃亡香港、泄露美國安全部門網絡監控秘密項目所引發的軒然大波仍在各國延續,事件不僅攪動了華盛頓政局,掀起了各方對美國監聽的批評聲浪,同時也使美中在“奧習會”之後最新熱絡起來的關係面臨考驗。斯諾登泄密的動機是什麼?為什麼選擇要逃亡香港?華盛頓將如何處理泄密行為?香港是否會遣返斯諾登?北京將如何處理這個意外的”禮物“?目前圍繞事件的懸疑眾多,難以預知未來發展的走向。旅居美國的時事評論員何清漣女士向本台談她對該事件的看法。

要聞解說
要聞解說 RFI
廣告

何清漣:斯諾登事件現在每天都有新消息出來,而且新消息並不完全有利於斯諾登,今天看到的新消息是,FBI曾經接到斯諾登曾供職的夏威夷公司有關他失蹤的報告,因為他工作掌握的機密級別特別高,他在失蹤後就向FBI報告,而FBI的處理相當馬虎,連機場都沒有去就草草作罷,然後沒想到現在出來這麼大的一件事。

另外就是有一個戲劇性的變化,中國英文日報《中國日報》今天發表文章,重心是說,斯諾登的爆料影響中美關係。這邊的解讀是中方釋放出的唯一信號,因為過去一直都不作聲,那麼接下來就看雙方政府怎麼樣談。同時美國有人主張,為了雙方的利益,美國政府應該將此事保持在低級別衝突。

不過斯諾登自己也有一些問題,從英國《衛報》這份唯一採訪過他的報紙幾天來的報道,有幾處非常矛盾,首先是一個“硬傷”。對他的心理動機我們當然無從猜測,但他肯定很在意會被人以為這樣做是因為錢,他對《衛報》解釋說,他不是為了錢,是為了良心,為了世界人民的自由,所以他要把美國長期以來大規模監控的事實披露出來,他自己每年有非常優厚的工資,年薪22萬美元。但是他的公司6月10日發布的解僱聲明說,他的年薪只有12.2萬美元,這件事情很奇特,我相信是針對他的聲明22萬做出的,因為美國公司從來不會向外界公司員工的工資,也不會在解僱通知上發這種事情。這算是一個“硬傷”,他為什麼要擴大自己的年薪?我覺得這個心理因素非常微妙,可以從中分析解讀出一些信息來。

其次就是他自己是一個高度崇尚網絡自由的人,我們此前看到同樣崇尚網絡自由的維基解密網站創辦人申請避難的國家是厄瓜多爾。而斯諾登則是一頭紮進了香港,香港大家都知道實際是處於互聯網之敵、新聞自由之敵  中國政府的控制之下的。像他這樣的事件是一個外交事件,香港是沒有能力獨立處理的,也不可能在涉及中美關係這樣的大事上處理,所以最後還是要看北京的態度。一個人為了保護自由、尋求自由,卻紮進了臭名昭著的新聞自由的敵人、互聯網的敵人、迫害人權的地方,但是他居然還表示相信,這不是判斷力的問題,所以我覺得這裡面有很多值得探究的東西。

RFI:斯諾登在接受香港“南華早報”的採訪中,表明了自己的動機,您怎麼看這個採訪?

何清漣:《南華早報》實際上是處於中國共產黨控制之下,其總編等都已換過了,不但換過,而且報紙以前的主編、記者、編輯在互聯網上,就他們的新聞不自由、他們的報道受干預等發表過聲明,辭職的人也不少。英國《衛報》寫的非常清楚:斯諾登在爆料後就走了,躲到“安全屋”去了,那麼我們要問一聲,這個“安全屋” 是由誰提供?接受採訪,為什麼不是召開記者招待會、讓所有媒體都參加、而只接受共產黨控制的《南華早報》的獨家採訪?而且在接受採訪過程中,又出現一個錯誤,就是他說香港過去受到來自美國的攻擊,從香港政府、到香港中文大學等機構,共6萬1千多次,但是香港中文大學立刻發布聲明,說沒有收到來自美國的黑客攻擊。如果明後天香港中文大學又收回了這個聲明,我也不意外,那是因為北京向它施壓。從他講話,矛盾百出,還有很多事情、我覺得這個人好像誠信有問題,(所講的)未必全部可信。

RFI:事件發生後,北京官方反應比較謹慎,但輿論討論熱絡,怎麼看斯諾登泄密事件在中美兩國所產生的效應?

何清漣:在美國一邊,在美國街頭,出現了一批支持斯諾登的,說他是英雄,但是你去看一下照片,就可以知道支持的人是屬於什麼階層的人了。最大的問題是,很多人並不清楚斯諾登到底做了什麼,但也有很多人對他為什麼到香港去表示不理解,認為如果真的向他說的那麼高尚,就應該留在美國,既然不怕犧牲一切,那麼就應該在美國向大家說明。我相信會有很多公眾支持他。

所引發的一個討論就是關於政府應不應該大規模地監視美國公民。就此他們已經做了說明。美國眾議院有一個情報委員會,對於中情局和FBI的一些行動都有一些特別的授權,昨天紐約就有一篇文章就談到了,說美國公民不要假裝不知道政府實施大規模監控這件事情。問題是,不監控行不行?從911以後,出現了很多事情,如恐怖組織,間諜犯罪等,近期抓住的很多間諜,就是涉及中國的技術間諜,幾乎毫無例外,有的還是美國出生的公民,所涉及的機構既有中情局、也有國務院和國會,所以這種監控有沒有必要?這真是一個很難討論的問題,反正不能以一種“泛道德”去判斷。好像所有監控都不道德,那這個國家還有什麼安全可言?

但是有一條,就是關於憲法和言論自由的關係,和公民隱私權保護的關係,會在事件後得到充分的討論。這是美國的情況。

在中國,反應是這樣: 報紙沉默、互聯網討論。在中國討論並不太自由,大家顯然沒有注意到一條,中國的監控是保護政權,抓的都是異議人士、對政府不滿的人,在美國從來沒有抓對政府不滿、罵奧巴馬的人,除非發出要炸毀哪裡或向總統寄炸彈等等,中國的異議人士可沒有這樣干,就遭到監控。所以中國的監控是保護政權的需要,而且它不需要在法律上通過人民公眾知情。美國的監控是為了保護公共安全。

中國的網民基本上不知道這個區別,或者是知道這個區別也會被刪掉,然後就得出一個結論  天下烏鴉一般黑,倡導民主、自由價值觀的美國原來也做大規模監控的事情,這樣一想,好像我們政府監控也是正常的了,你覺得這個結論對不對?這個結論對誰有利?應該說斯諾登事件的中國效應就是這一點。

所以美國原來是先受損於中國發起黑客攻擊,丟失了很多軍事、技術機密,後受損於道德批評,所說的人權、自由都是虛偽的,所以如果讓我說,這一輪是美國完敗。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