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當今世界

跌入谷底的魁北克獨立運動

發表時間:

4月,加拿大漫長的冬季即將結束,而對魁北克獨立運動來說,政治上的寒冬剛剛開始。在4月7日的省選中,主張獨立的魁人黨遭到了自1968年建黨以來最慘重的選舉失敗,在125個省議員席位中僅佔30席,選民支持率跌至25%,創歷史新低,從魁人黨分離出去的魁北克未來聯盟以不談統獨只談經濟的策略為自己贏得了22席。戴馬雷家族支持的聯邦主義政黨魁北克自由黨獲得70個議席,其領袖、新任魁北克省長庫雅(Philippe Couillard)在被問及“魁北克主權運動是否死亡”時明確回答“主權是一種思想,而思想是不會死亡的”,不過他就相信在魁北克“分裂已經結束,和解正在到來”。

廣告

執政18個月的魁人黨發動此次選舉是想改變少數黨執政的弱勢,爭取多數席位,其明星黨員、獨立派傳媒大亨佩拉多(Pierre Karl Péladeau)高調參選,聲稱勝出後立即公投,導致多數選民把票投給了主張留在加拿大的自由黨,連魁人黨黨魁、省長馬華在自己的選區里都敗給了自由黨對手。加拿大《國家郵報》稱這不是繼1980和1995年兩次獨立公投後,魁北克人第三次對獨立運動說不,而是魁北克獨立運動連續遭遇的第22次失敗,其中包括兩次獨立公投,七次聯邦大選和十三次省選,在這22次選舉中,主張獨立的魁人黨從未獲得超半數選民的支持,在03年的省選中,魁人黨喊出一千天內公投的口號,結果獲得33%的選票,07年省選,魁人黨提出儘快公投,結果支持率跌至28%,魁人黨也由第一大黨淪為第三大黨,4年後,代表魁北克獨立運動的聯邦政黨魁人集團在聯邦選舉中也遭遇慘敗,以四個席位由眾議院第二大反對黨淪落到失去主要政黨地位,而在1993和2004年它曾佔有54席。

公投是主張獨立的魁人黨成敗所在,最近一項對7萬名中學生的調查表明,只有17%的人支持魁人黨,這與1995年第二次公投時校園飄滿獨立旗幟形成強烈反差。在此次選舉中,18歲至44歲的選民多數支持自由黨,對魁人黨的支持來自55歲至64歲的選民,這說明魁北克年輕的一代已不熱衷獨立。此外,獨尊法語的政策和導致族群分裂的價值憲章也加速了魁人黨的潰敗,它曾規定25至49人的小企業以法語為工作語言,甚至鬧出了要求把意大利語麵條PASTA改成法語的笑話,在雙語教育問題上,自由黨主張從小學6年級開始強化英語教育,魁人黨的反對引起家長們反感。13年9月,魁人黨政府向省議會提交《魁北克價值憲章》草案,提議禁止教師、醫生、法官、檢察官、警察和託兒所僱員及政府公職人員佩戴面紗、小圓帽、頭巾和大十字架等明顯的宗教飾品,包括穆斯林在內的民眾為此走上街頭抗議,令魁北克社會面臨嚴重分裂,支持和反對憲章者旗鼓相當,選後有分析認為這一提案至少令魁人黨失去了包括少數族裔和英語人口在內的20%的選票。

此次敗選並未改變40多年來屢受挫折的魁人黨在主權問題的立場,前魁人黨籍省長朗德利強調“主權主義者應繼續走向獨立”。魁北克大學政治學者拉姆羅(Andre Lamoureux)認為選舉失利並不代表獨立運動死亡,未來魁人黨要擴大群眾基礎,爭取青年和少數族裔的支持。

前魁人黨籍省長呂西安的弟弟、魁北克社會和歷史學家熱拉爾•布沙爾(Gérard Bouchard)提出重新塑造魁北克的七大核心問題,這位哈佛大學加拿大問題客座教授在戴馬雷家族屬下的《新聞報》上撰文,從經濟與社會、發展與環境、公共事務和私人領域、魁北克與全球化等角度闡述在他眼中具有遠見的魁北克重塑政策,他希望魁北克社會能避免激進,重新找到平衡,並要求魁北克人在“認同魁北克及認同多元文化”這一問題上進行嚴格的集體反思。

本期《當今世界》是由法國國際廣播電台特約記者潘衛製作,感謝收聽。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