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北約全面接手利比亞軍事行動指揮權

發表時間:

北約28個成員國昨天(27日)在布魯塞爾北約總部召開會議後,一名北約官員對外宣布,北約已同意全面接掌在利比亞軍事行動的指揮權。這是一周前法國率先打響軍事干預利比亞第一槍以來,有關這場軍事行動的指揮權之爭終於疑雲消散。從即日起,根據聯合國1973號決議在利比亞採取的軍事行動,將由北約來統一指揮,從而結束迄今為止多國聯軍群龍無首四面出擊的局面。

要聞解說
要聞解說 RFI
廣告

昨天當地時間傍晚6點,北約28個成員國就是否全面接手利比亞軍事行動,在布魯塞爾北約總部召決策開會議。按照北約的規則,一切軍事決策須經全體成員國一致同意,才能通過。幾個小時後,一名不願透露身份的北約官員對外宣布:“北約決定從今天起全面執行聯合國安理會有關在利比亞保護平民及居民區的1973號決議,以免平民遭卡紮菲政權屠戮。”

這位官員宣布以上決定後,出席會議的一名北約成員國代表告訴記者,北約的這個決定意味着從現在起全面掌控利比亞軍事行動的指揮權。這也是利比亞經歷一周空中打擊之後,有關各方在炸彈之下尋求政治解決方案之時,北約作出以上重大決策。

那麼,北約全面接手利比亞軍事行動指揮權後,利比亞的局勢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接下來的軍事干預行動將採取什麼樣的形式?這些都是外界關注的問題。直到目前為止,北約除了宣布全面接手利比亞軍事行動指揮權的決定之外,並未發布相關的細節。

但據出席北約會議的一些外交官透露,昨天提交給會議討論的方案中,並不包含軍事支持反叛武裝打擊卡紮菲軍隊的條款。據一名不願透露身份的北約外交官說,北約在利比亞的軍事行動中將保持中立,北約將不選擇陣營;北約的目標只是依據聯合國1973號決議的精神,使用武力迫使利比亞停火,從而阻止一切可能傷及平民的危險。

而據一天前已被任命為北約利比亞軍事行動總指揮的加拿大將軍布夏爾(Charles Bouchard)說,北約已開始執行利比亞上空禁飛區的行動,同時在海上實行對利比亞的武器禁運。

直到昨天,法國的戰機仍繼續轟炸利比亞西部卡紮菲軍隊的一些軍事目標。據法國軍方參謀部說,法國戰機摧毀了位於米斯拉塔(Misrata)和津坦(Zintan)兩地卡紮菲軍隊的一些裝甲車和一座大型彈藥庫。與此同時,美國的阿拉伯盟國卡塔爾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昨天也擴大了參戰規模。卡塔爾又有4架幻影戰機當天抵達希臘克里特島的軍事基地,使該國參加利比亞軍事行動的戰機增加到6架;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12架戰機昨天也抵達了意大利的一個軍事基地,參與利比亞禁飛區的行動。

在利比亞東部戰場,卡紮菲的軍隊節節敗退,反叛武裝乘勝前進,目前正在向卡紮菲的老家蘇爾特(Syrte)挺進。他們期待多國聯軍轟炸蘇爾特,以便他們從地面攻克卡紮菲的這座老巢。據法新社戰地記者昨天發回的報道,卡紮菲的軍隊當天傍晚退到距蘇爾特只有110公里的沙漠小鎮諾菲利亞(Nofilia),那是通往蘇爾特的最後一道關卡。反叛武裝的民兵在沙漠里用紅漆描繪了卡紮菲的一幅骷髏頭像,象徵著卡紮菲已經死到臨頭。

奪取具有象徵意義的卡紮菲家鄉蘇爾特,將是反叛武裝轉敗為勝的一個標誌。反叛武裝一名指揮官說,現在就等法國空軍轟炸卡紮菲守軍,為先頭部隊開路,估計很快就奪取卡紮菲的老巢蘇爾特。另有報道說,由於反叛武裝逼近,蘇爾特的居民已經爭相逃出這座城市。

北約全面接手利比亞軍事行動指揮權後,如果北約標榜中立,不支持反叛武裝打到的黎波里推翻卡紮菲,那麼,如何解決利比亞這場危機,將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預料這也將是本周二在倫敦舉行利比亞軍事行動聯絡組會議的主要議題,即在軍事行動之外尋求一個外交解決方案。

自這場戰火燃燒以來,土耳其是北約成員國內部唯一反對軍事打擊利比亞的穆斯林國家。默克爾領導的德國,不僅在安理會1973決議表決中投棄權票,而且對軍事干預原則始終持反對立場。只有英法兩國是堅決的主戰派。直到昨天,法國外交官還認為,北約這部“龐大機器”的職能主要是“技術性的”;言下之意,似乎法國在軍事上仍有自主行動的權力。至於美國,雖然直到目前是這場軍事行動的指揮國,但迫於國內反戰輿論的壓力,自然也樂意將指揮權交給北約。

北約官員所說的北約將在利比亞軍事行動中奉守中立的說法,還有待北約進一步澄清。至於是否很快會有一個可行的政治解決方案,要看周二倫敦會議會有什麼新的建議出台;當然也要看風雨飄搖中的卡紮菲是否願意自動下台,接受政治解決方案。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