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網文選刊

溫家寶:個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是民主的主要內涵

本台選刊網友來稿及網上時評類稿件。所刊文稿為一家之言,期望大家評頭品足,也希望大家推薦稿件。摘選文稿以文明、理性、獨立、多元為準則,本欄以此自勵,並同大家共勉。  法廣編輯部 

廣告

網文選刊:溫家寶:個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是民主的主要內涵
(轉自《鳳凰網》2010年9月23日

核心提示:美國當地時間 9月22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紐約與美國華文媒體和港澳媒體負責人座談,並回答了媒體負責人們的提問。在回答美國《僑報》總裁謝一寧關於如何理解政治體制改革與經濟體制改革內在關係的問題時,溫家寶總理再次強調,如果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的保障,經濟體制改革也不會取得徹底成功。溫家寶同時指出政治體制改革最重要的就是保證憲法和法律賦予人民的各項自由和權利,使人能得到自由和全面發展,是民主和自由的主要內涵。

鳳凰衛視9月23日《大陸新聞》節目播出“溫家寶:個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是民主的主要內涵”,以下為文字實錄:

謝一寧(美國《僑報》總裁):我是美國《僑報》的。

溫家寶(中國國務院總理):謝一寧,《僑報》的,《僑報》一共印多少份?

謝一寧:大概我們是在美國有3個印刷點,在紐約、洛杉磯、舊金山,我們有日報、周報,這三個地方來講,我們的印刷量大概是在十萬份左右,《僑報》從 1990年開始,到現在正好20年了,從一開始,一直致力於說能夠搭建兩座橋,把這個作為我們的宗旨,一座是溝通中美之間的橋樑,一座是溝通海外華人跟他們祖籍國之間的橋樑。所以在這幾十年裡邊,經過二十年的努力,我們在比較準確的報道中國的信息這方面,應該是說做出了一些工作,也得到了讀者的一些認同。

所以今天我請教總理的問題,基本上也圍繞着中美兩國之間的。延續第一個問題,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在經濟上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剛才講到了可能超過日本,經濟總量成為第二。但與此相伴隨的是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對中國崛起的一種戒心,我想請教總理,中國如何應對這樣一種局面,特別是在新世紀裡邊處理好中美兩個大國之間如何建立互信;與此相關聯的是我們注意到總理最近有幾次談到政治體制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想請教總理在經濟快速發展的當下,如何理解政治體制改革跟經濟體制改革之間的內在關係?

溫家寶:中國的發展西方一些國家確實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戒備心理,所謂中國威脅論就是一個代表。我這次在聯大的一般性辯論主要是回答這個問題,就是如何正確認識一個真實的中國,其中一個重要的論點,就是中國將堅定不移的走和平發展的道路。中國的發展不會影響任何國家,也不會幹涉任何國家,更不會威脅任何國家。所謂國強必霸在中國絕不會出現,何況我們實現現代化的任務還需要很長的時間,這同中國的文化傳統以及中國發展的自身需要是分不開的。

大家知道600多年前的鄭和,鄭和航海南過馬六甲,西到好望角,帶去的都是絲綢、茶葉和友誼,沒有佔過一寸土地,包括像澳大利亞那時還沒有開墾的地方。鴉片戰爭以後,實際上是由於滿清的衰敗,遭到了列強對中國的分割,我們才淪為一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國家,所以我一直懂得一個道理,就是一定要平等地對待那些平等對待我們的民族,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因此我們對外奉行的原則最基本的就是互信尊重平等相待,互不幹涉內部事務。中國的所作所為,應該讓各國放心,中國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不僅今天是這樣,永遠是這樣。

關於政治體制改革,我曾經講過,經濟體制改革如果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的保障,也不會徹底取得成功,甚至已經取得的成果還會得而復失。我們政治體制改革最主要要解決什麼問題呢?我以為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證憲法和法律賦予人民的各項自由和權利,就是要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精神,就是要有一個寬鬆的政治環境,使人們能夠更好的發揮獨立精神和創造思維,就是要使人能得到自由和全面發展,這應該是民主和自由的主要內涵。

當然,中國要建立一個民主和法治的國家,所謂法治最重要的就是當一個政黨執政以後,應該按照憲法和法律辦事,黨的意志和主張也要通過法定的程序來變為憲法和法律的條文,所有的組織都要符合憲法和法律下行動,這才叫依法治國。我以為做到這一點,可能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但是這是現代文明和現代政治所必須的,我們應該朝此而努力,謝謝。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