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網文選刊

姚監復:溫家寶——不可能大有作為的悲劇性人物

本台選刊網友來稿及網上時評類稿件。所刊文稿為一家之言,期望大家評頭品足,也希望大家推薦稿件。摘選文稿以文明、理性、獨立、多元為準則,本欄以此自勵,並同大家共勉。  法廣編輯部

廣告

溫家寶  不可能大有作為的悲劇性人物
作者:姚監復
(首發於《中國人權雙周刊》2010年9月14日

一、 趙紫陽認定:溫“不可能大有作為”

2004年3月和5月有兩次同趙紫陽長談的機遇,我都問過他對胡、溫的看法。他的判斷是:“胡、溫是好人,但是,不可能大有作為”。我追問:“為什麼?”趙的回答令我意外:“他們是我們培養的人!”我講:“我懂了,我們都是學《聯共黨史》長大的人。”趙笑了。

溫家寶是60年代的大學生黨員,黨要求又紅又專,批白專道路。因此,首先是當黨的馴服工具,以階級鬥爭觀點看一切,包括自己的思想。因為《聯共黨史》講了,階級鬥爭隨着社會主義的勝利越來越尖銳、越激烈。經過文革和改革、開放,溫講了政治體制改革,但是他不敢講黨的改革,實際上主要談的是行政機構改革;談了普遍價值(他沒用‘普世價值’,留了迴旋餘地),但不談言論自由、開放報禁、黨禁。他的思想沒有進步到蔣經國敢於廢除黨禁、報禁的認識高度。他的思想被《聯共黨史》、《毛澤東選集》和語錄、詩詞和鄧小平的“四項基本原則”的“四個凡是”的思想牢籠緊緊框死了。“我們培養”出來的聽組織話、聽領袖最高指示的好人、好黨員,怎麼可能大膽改革、大有作為呢?

結論是,溫家寶一定會在最後兩年說儘可能多的好話,但是,沒有具體措施,落實不了,一定會成為正確的廢話、好聽的空話,最多是說了好多句好話,卻成不了大事,不可能大有作為。

二、 關鍵時刻,溫是守紀律的聽從最高領導命令的馴服工具,絕不敢堅持真理、正義和良心

溫家寶是好人,也是好黨員,即組織上絕對服從最高領袖(鄧小平),寧可政治路線犯錯誤,也絕不敢、也不會堅持真理、在組織路線上犯錯誤。這正是張勁夫準確地概括的黨的高幹特殊性格:忠誠的愚蠢,愚蠢的忠誠!

1989年6月20日李鵬六四日記中對溫家寶的記錄就是證明。李鵬寫道:“胡啟立說,5月20日彭衝打電話問我,人大擬定的要萬里回國的電報,中央批發了沒有……然後胡啟立即打電話給趙紫陽,趙紫陽口頭表示同意萬里中止訪問美國,第二天,胡啟立便要中辦主任溫家寶同志發這份電報,溫家寶看了電報稿之後,就對胡啟立說,這份電報中辦不能發,胡啟立才去找趙紫陽簽發的。”“由趙紫陽批準的以人大名義給萬里的電報已經由外交部發出。”而鄧小平、李鵬控制的“中央叫他繼續在美國訪問。”李鵬認為“溫家寶同志拒絕發出趙紫陽批準的電報是對的。”在歷史的關鍵時刻,溫家寶拒絕了也拋棄了總書記趙紫陽的命令,而是聽從了李鵬,背後是鄧小平。

趙紫陽的《改革歷程》透露,趙在1989年5月戒嚴後要溫家寶召開政治局會議,被溫婉言推託了。估計也是後面有人對溫打了招呼或者自己做出了“聰明”的選擇。

溫作為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為什麼不聽趙總書記的命令,卻接受另一位常委李總理的指示?是堅持真理、正義、良心、遵守黨章、憲法,還是保住權位,只聽有權勢的鄧軍委主席和李總理的話?溫選擇了後者。因為,他是“我們培養”的“一個馴服工具”、一個愚忠的典型,制度使然。

三、 溫是不是作秀?為什麼作秀?因為中國文化傳統就是注重形式、死要面子、死不認錯

不少哲人,包括馬恩講過,人是動物,既有人性,又有獸性;是天使,也是魔鬼,必然有兩面性。余傑派揭露溫是影帝,全是事實;反余傑派認為溫講政改、具有親民形象也是事實,也是好事。這也證明了哲人判斷之準確。同時,要重視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從《十字街頭》的趙丹到解放初的青年學生,上海商家都供應襯衫假領子,外面西裝、領帶,裡面的的襯衫只有一個領子和幾個扣子的一塊布,沒有下幅。我當年就穿過,一天換一個假領子,同學們還以為我家很闊氣。

現在,為了大國崛起、GDP世界第二,政府不顧環境,唱了多少個“復舟曲”;不顧公民憲法權利,違反《產權法》,城鄉公民的土地、房產所有權被剝奪,強征強拆遷,長沙房產局曾新亮局長公開講,對拆遷戶要“主動出擊,請公安局按敵對勢力辦”。(《南都周報》2010年7 月16日)但是,一俊難遮百醜,用GDP總值、外彙儲備總額的數字,似乎有個真的假領子,就可以讓全國老百姓和全世界忘掉中國每年近20萬起群體事件和基尼係數接近0.5的危險臨界線,還可以自誇“中國道路”和“中國模式”放之四海而皆準,似乎可以英雄救美(國)人,拯救金融危機中的世界。總理也可以向世界吹噓中國實力,可贈與窮國美元,還可以大買房利美股票,即使從60美元一股跌至1美元一股,也不認輸。而不必為世界譴責中國輸出非典再次當眾流淚了。有人認為建築是象徵與標誌,標誌性建築,如象徵著中國經濟的泡沫的水立方,象徵著中國社會的紊亂的奧體中心,象徵著中國政治不穩定的倒立的世博中國館.

溫家寶強調不政改,死路一條,死亡的象徵則是毛澤東遺體邊上的“十四陵”  地面下看戲的國家大劇院。這一切,溫看在眼裡、記在心上,多講講,說了出來,這是好事,比不說好,所以,對於政治演員,不必要求太高。時至今日,溫還未去瞻仰世博館,他心裡有數,3000-4000億元買幾聲喝彩,真不太值得。電影演員里根當總統,演“星球大戰”的假戲,蘇聯信以為真,投入大量軍費,軍事競賽,經濟拖垮,最後亡黨亡國了。溫總理沒有周總理的軍權,調不動直升飛機救災,只能摔電話;他沒有汪東興式的近衛軍,當中辦主任、總理,也心驚膽戰;溫只能學周氏“不死不倒不走”的策略,唯命是從,既儘可能保護一點部下,也才能保住自己;主席一聲令下或者一個暗示,周可以當劉少奇、賀龍等專案組組長,定性為敵我矛盾,甚至當幫兇、殺手、至少是從犯、共犯。

如果溫家寶能多講點好話,多做點實事,應歡迎,學習周恩來親民形象是會引起好感的,但是,千萬不要學習周恩來當專案組長,參與迫害死那麼多高幹的悲慘事件。雖然,最後由胡耀邦平反,收拾殘局,不過還是留下嚴重的政治後遺症。當影帝,無可厚非;但是當幫兇、從犯,歷史將作出最後判決。後人和歷史將按事實,而不是根據講話好壞做出最終判決。還有兩年最後任期,人們期待胡溫的是,能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改革方面有一些真動作,以真刀真槍真炮轟開舊體制,為民真謀利益。周恩來早就告訴基辛格:“你不要看我們說什麼,要看我們做什麼!”如果只說不做,胡、溫將是錯過歷史最佳機遇的悲劇性人物,本應當也可以大有作為,可惜只能無所作為,成為在歷史舞台上匆匆來去的過客,走了過場,很快將被人遺忘。

溫家寶的講話絕不是意味着中國政改的新時期和大轉折,不過是下台前的其言也善的個人行為,雁過留聲,人過留名。但是,能得人心,老百姓願意聽,講總比不講好!

四、為溫家寶改變“影帝”形象而獻策:做15件實事

溫家寶一年到頭,東奔西跑,南來北往,國內國外,十分操勞,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至少疲勞。結果,余傑、鮑彤還授予“影帝”稱號,似乎不太公平。所以,也有不少有心人為溫總摘帽加冕。但事與願違,沒有講到要害上,關鍵是要為老百姓辦實事。辦上幾件紮紮實實、見實效的實事,象杜潤生辦了一件包產到戶、取消人民公社的實事,億萬農民就忘不了杜老。因此,本人原為溫總獻策。

當年田紀雲宣布溫家寶代替他分管農業的會議是在中南海召開的。那是中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經驗交流會代表向田紀雲、溫家寶、陳俊生、宋健彙報後,田紀雲請溫家寶發言時田公布的。很榮幸,溫家寶發言談及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的稿子,是本人參與起草,溫親自修改的。現在,過了二十多年,我再提15條切實可行、具體並有操作性的、也是溫總理有權可以辦到的建議,提供溫總參考,如能採納,將可能使“影帝”形象自消。

1、請溫總以個人名義正式建議為“六四”平反;

2、請溫總寫一篇文章:《憶“八九風波”中的鄧小平、趙紫陽、李鵬》,談談你所知道的六四真相;

3、請溫總寫一篇回憶錄:《趙紫陽與中國改革》,並向趙紫陽靈前獻上一束花;

4、請用總理名義與職權宣布,國務院各部委、局取消黨組,實行部長(主任、局長)負責制。保留機關黨委。機關黨委書記可列席部務會;

5、請用總理名義與權力命令財政部公布各黨派(含中共、八大民主黨)年度經費預決算;並向人大報告,提請審批;

6、請用總理名義與職權命令國家審計署,每年公布對各黨派(含中共、八大民主黨)財政經費使用情況、績效與問題審計結果的報告,並向人大報告;

7、請用總理名義與職權命令國務院新聞出版署,將其工作特別是新聞出版自由、言論自由問題向國務院直接報告、請示;並抄送中國共產黨等各個民主黨派的宣傳部,參考;

8、由於教育部不承認各級黨校畢業生的學歷與資格,請用總理名義與職權命令國務院教育部提出“關於各級黨校轉為教育部管理的合法的正規大學、學院的具體方案建議”;

9、請溫總本人在職期間率先公布個人財產狀況;

10、請溫總在離職前寫出“關於落實鄧小平‘黨政分開’重要指示的具體方案的建議”,提供中央決策參考,以促進領導改革的黨本身的改革的啟動;

11、請溫總批准農民宅居地的所有權,保證農民小房產權的合法性;

12、請溫總公布奧運會、世博會、大劇院等形象工程的真實成本與盈虧數;

13、請溫總以總理職權命令農業部、民政部迅速組織成立全國性及地方性(直至村)農會,改變9億農民沒有農民自己的組織的可悲境地;

14、請溫總以總理職權命令辦公廳、人事部公務員局重新起草或修改《公務員法》,刪掉各黨派(含中共、八大民主黨)工作人員為公務員的不合理規定;

15、請溫總以總理職權命令新聞出版署儘快完成“新聞法”送人大批准,當前先可批准出版民營報紙,取消新聞審批制度,實行總編輯負責制度。如新聞不實,可依法事後處理,不必事先報批。

關於改變影帝形象,朋友們還有許多很好的意見,將陸續呈報和公布。僅供溫總參考用。如有不當之處,歡迎批評指正,我努力按照毛澤東制定的規則:“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的規則,也應當屬於溫總強調的“政體制改革”、“民主、自由、人權” 的基本內容,我不相信講了上述15條就“被和諧”。當然,我相信,只要溫家寶做幾件實事,將會使只會表演和背台詞、唱空話的影帝之說逐步消除。因為,一步行動勝過十打綱領、幾百句正確的廢話。

五、殉葬,還是鳳凰再生?

有位老幹部真誠而痛苦地發出遺言:“我革命一生,負傷流血,從不後悔,因為革命勝利了。現在,看到黨和國家的腐敗,嚴重到沒法治理的骨癌階段了。我為亡黨亡國的前景而擔憂。不過,我宣誓過,為這個黨獻出一切。最後,我只能為這個黨殉葬了!”這是忠誠的愚蠢和愚蠢的忠誠的高幹最高的思想境界了,這是一種可悲的可能準確的預言和前景。

從周恩來、朱鎔基到溫家寶,各位總理多次真情地流着眼淚重複了諸葛亮經典名言,為主公要“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同樣地都體現了歷代忠臣名相為昏君或明君“死而後已”的忠誠心理和殉葬情結。從滿清王朝滅亡後的王國維、國民黨潰敗前的陳佈雷、戴季陶,都殉葬於舊主子,而不願投身新社會。前面引用的那位老幹部決心為共產黨殉葬的心態,從深處反映出溫總“死而後已”的心態,最後還有兩年任期,不說也得說了,留下話來,給年青學生講了民主,給知識分子和特區講了政改,在《人民日報》上講了普遍價值,在國外正面談了“八九風波”的教訓,他該說的好話和能夠說的好話,他都設法策略地表達了。為後人、為歷史留下了見證,也可能是為了生前死後的自己的名聲,當然也是對左派張勤德等攻擊溫家寶是“趙-萬-溫反黨集團成員”言論的反擊和自我辯護。不過隱隱約約透露出一種消極的“殉葬”心理,因為他沒有也不敢更不能採取任何有效的具體的行動來落實。

中國歷史傳說中,有美麗的鳳凰再生的故事。鳳凰涅槃了,500年後又會再生,一隻更美麗的鳳凰會重新降臨世間。為什麼一個黨滅亡了,黨員必須殉葬,而不能徹底改革它,再造它?蔣經國敢於解除黨禁,因為他懂得,古今中外沒有一個黨是永久執政的。共產黨為什麼必須萬歲、萬歲、萬萬歲?毛澤東早在1949年7月1日的《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就預言了中共的滅亡,有生就必有死。不必殉葬,努力改革,不只是講,而是做,要有行動,有一天如果真要涅槃,就迎接鳳凰再生吧!

2010年9月14日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