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網文選刊

李怡: 今天香港人有了中國人身份的認同

摘要:“中央直接插手香港事務,香港人就不能不關心中國的發展與變化。在河水不斷犯井水的情況下,井水也無法不觸動河水了。劉曉波、趙連海、艾未未在香港引起極大反應,平反六四、促中國政治改革,使香港市民更感切身。這是維園連續三年人數達十五萬的主要原因。 ”

廣告

今天香港人有了中國人身份的認同
作者:李怡
(轉自《縱覽中國》2011年6月8日,原載《蘋果日報》)
 

相當多媒體講到,今年六四燭光集會的突出之處是:人多;年輕人多;大陸自由行來港參加集會的人更明顯增多。這三多背後反映的是什麼事實?又代表什麼意義呢?

首先,人多不是一般地多,而是料想不到地多。料想不到是因為:1,今年不是逢五逢十的大紀念日;2,今年六四恰逢連續三天假日的第一天,離港的人多,因此集會的人應會減少;3,司徒華去世,民主派內爭不止,號召力下降;4,警方採取了一些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的阻攔措施。考慮到這些因素,那麼今年人數可以說是破紀錄的多。

自有六四集會以來,除了開頭兩年,參加人數一直徘徊在四、五萬人之間,直到前年的二十周年,人數突破了十五萬;去年傳出華叔癌末,可能激發較多市民要去維園看華叔,人數也達十五萬。但今年為什麼也有十五萬呢?相信是因為香港市民這一年滿腹怨怒。怨怒於特區政府連年的倒行逆施,不但沒有一件事做好,而且竟是習慣性地把好事辦成壞事。許多讓市民生氣的事,又與中共或大陸社會有關。或是特區政府事事仰北京鼻息,或是不顧效益一味要加強中港融合,比如造價超貴的高鐵;或是大陸惡質化社會對港人正常生活的踐踏,比如內地買家炒高樓價,大陸客對旅遊業的扭曲,孕婦潮對香港婦女和婦產科醫療業的壓迫,都使市民感受到,社會所有事情已不僅是香港內部的事,而且是中國這一國的事。

回歸以來,儘管董曾兩任特首都使港人不滿,但多數人會認為這只是香港內部管理的事,即使 23條立法最洶湧的時候,市民對中央的評分還是較高的,尤其是中央對港政策,多數人仍相信港人治港。因此 03年儘管有50萬人上街,但同一年的六四夜也只有五萬人。當時香港人多沒有把對香港的不滿算到中央或大陸頭上。

這兩年中央對香港的干預從幕後走到台前。尤其去年中聯辦就政改直接與民主黨溝通和達成妥協,一方面使市民感到特區政府真是已經「廢」了,另方面連民主派都漠視政改是香港自治範圍的事而向中央直接訴求,更證明香港的好事壞事都與中央或大陸有關,於是種種示威也把對象從政府總部轉移到中聯辦也。

中央直接插手香港事務,香港人就不能不關心中國的發展與變化。在河水不斷犯井水的情況下,井水也無法不觸動河水了。劉曉波、趙連海、艾未未在香港引起極大反應,平反六四、促中國政治改革,使香港市民更感切身。這是維園連續三年人數達十五萬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年輕人的參與。薪火相傳是十年前就提出來的口號,那時主要是經歷過六四這段日子的成年人帶同子女去燭光集會。但近年則是年輕人主動去參加了。據估計,今年六四參加者中,有六到七成是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他們多沒有親歷六四歲月,但香港的近身事聯繫到中國的政治經濟社會事,他們知道若中國無民主無政改,香港也沒有將來。而他們年輕,香港未來就是他們的未來。他們到維園不僅是延續上一代平反六四的訴求,更重要是爭取中國與香港有一個較好的將來。

其三是大陸自由行和大陸在港學生參加六四集會的大幅增加,六四夜支聯會攤位的義工及職員說,「幾乎全日大部份時間要用普通話同人對話」。須知能夠來港的學生和旅客,在大陸已不屬最受壓榨的底層了,連這些人都不顧威脅和自身利益參加六四集會,說明香港人的六四訴求和大陸人是一致的。從他們身上,香港人看到大陸人並非都是刁民與惡客,他們的苦難與無權更甚於香港人。

香港人過去多數相信一國兩制,認為香港可以在中國那主要一制之外獨自發展;現在我們認為爭取中國有較好的未來,是同香港息息相關的事,可以說六四訴求使香港許多人因此有了中國人身份的認同。特區政府推行國民教育的目的,不是要香港人有中國人身份的認同嗎?什麼奧運成績、太空船奔月,什麼升旗禮唱國歌都無濟於事,那隻是對政權的認同,徒增「來世不做中國人」的疏離。真正使香港人有中國人身份認同的事,在於對中國人民的苦難和無權狀態的感同身受。歷史是這樣告訴我們的。這也是今年六四集會「三多」的啟示,中國掌權者能領會這啟示嗎?

 

本台選刊網友來稿及網上時評類稿件。所刊文稿為一家之言,期望大家評頭品足,也希望大家推薦稿件。摘選文稿以文明、理性、獨立、多元為準則,本欄以此自勵,並同大家共勉。

 法廣編輯部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