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焦點爭鳴

諶青凡:為什麼中國非得打敗美國?

摘要:“由於意識形態的功效,不少中國人在既無事實依據,又沒有經過獨立思考的前提下,盲從地認定美國是中國的敵人。而真正的戰略威脅,卻被拋之腦後。考量誰是中國的敵人,標準只有一條:國土和民族的安危存亡。”

廣告

諶青凡:為什麼中國非得打敗美國?
作者:諶青凡
(轉自《共識網》2011年11月27日
 

閻學通先生在《中國如何才能打敗美國》一文中說:“美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的關係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比中國好。美國有超過50個正式軍事同盟國,中國一個都沒有。”基於閻先生的觀念,這是句大實話,估計沒有多少水份。換言之,戲稱為供認不諱。對個人而言,朋友多少無關緊要;然而對國家來說,盟友的多少,絕不是一個簡單的形象問題。上述數據清晰表明,在國際環境中,中國遠比美國孤立。

中國如何擺脫孤立的局面,或者按閻先生的說法,如何與美國爭霸?對此,閻先生開了三帖藥方:第一,中國必須施行比美國更有質量的“仁政”;第二,在外交上中國也要向他國實施人道主義政策;第三,政治上,中國應該從德治的傳統中汲取營養。觀照這三帖藥的核心,顯然都是仁、德。也如閻先生自己所言:”道義對塑造各種政治勢力的國際競爭並決定誰勝誰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閻先生自己又說,“他從不高估道德在國際關係中的重要性”。由此證明,這些藥方的功效究竟如何?值得質疑。原因是閻先生不僅理念混亂,並且心、口不一。

中國為什麼一定要打敗美國呢?這就是閻先生的病根子。恐怕也是不少中國人的思維定式。由於意識形態的功效,不少中國人在既無事實依據,又沒有經過獨立思考的前提下,盲從地認定美國是中國的敵人。而真正的戰略威脅,卻被拋之腦後。考量誰是中國的敵人,標準只有一條:國土和民族的安危存亡。

眾所周知,朝鮮戰爭不是中美之間的核心利益之爭,而是東西方之間的意識形態之爭。為了社會主義大家庭的分工,中國放棄國家統一的有利時機,與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隊對抗。從國家和民族的層面上考量,朝鮮戰爭對中國來說,是一埸損已不利人的戰爭。台灣問題,是中國國內政治的歷史性延續,問題的解決,取決於海峽二岸人民的政治智慧或歷史趨勢;根本無關外人。

從和平立國與和平發展的理念出發,中國的崛起,並非要以美國的衰落為先決條件。美國的興衰,是由其自身的發展規律所決定,並非中國所能幹預而成。共贏互利,才是國際政治多元化思想的最好實踐。現實表明,中美二國之間,不存在國土與民族的安危存亡的糾葛,彼此互認為敵或友,純屬戰略心理的障礙。“假想敵”情結,是惡化國際關係最大的禍患。當你疑慮對方是敵人時,對方的任何舉動,都可以成為你解讀成敵人的理由。無論個人還是國家,心裡的敵意多了,生活里的朋友自然就少了,一個在敵意中生存的國家,是不可能崛起的。

本台選刊網友來稿及網上時評類稿件。所刊文稿為一家之言,期望大家評頭品足,也希望大家推薦稿件。摘選文稿以文明、理性、獨立、多元為準則,本欄以此自勵,並同大家共勉。

 法廣編輯部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