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網友惠稿

新加坡:從精英主義滑向民粹主義

摘要:“在如今民主化和網絡化普及的時代,精英主義(Elitism)和民粹主義(Populism)此消彼長的勢頭愈加明顯,各國政黨迫於選舉壓力難免傾向於迎合選民的短期訴求。可惜的是,大多數民眾的訴求是理想化和善變的,因此政府制定政策時必須以國家長遠利益為考量,而不能僅僅被大眾的短期情緒牽着鼻子走。”

廣告

新加坡:從精英主義滑向民粹主義
作者:孫喜

2011年的國會選舉堪稱新加坡政治的“分水嶺”。面對歷史新低的60.14%得票率的打擊和首次喪失一個集選區的挫折的“倒逼”,執政黨人民行動黨(PAP)意識到了威權主義下“政府知道一切”(Government Knows Best)的精英時代正在加速逝去,因此明智地選擇了主動聆聽和深刻反思,它們力求革新的努力有目共睹。

歷時一年的“我們的新加坡全國對話”(Our Singapore Conversation,OSC)就是政府試圖了解民情和傾聽民意的最重要舉措。OSC的調查顯示,公共醫療、公共住屋和就業保障是最受民眾關注的三大課題。因此,在今年8月的國慶群眾大會上,李顯龍總理便迅速回應,宣布調整醫療、住屋和教育等三方面重要政策。政府的誠意顯而易見,但是任何政策的調整都應循序漸進以避免大起大落,否則過猶不及。

一直以來民怨深重的移民和外勞問題首當其衝。政府一方面逐步收緊移民政策,加大移民申請的難度;另一方面,在教育、住屋、醫療等領域實施更多國民優先舉措。其中,政府最新規定外籍住戶在成為新加坡永久居民(PR)後,必須等三年,才能在公開市場購買轉售組屋(HDB);此外,明年8月即將實施的“公平聘用政策”(Fair Consideration Framework,FCF)規定企業在申請就業准證前,須先刊登至少14天的招聘廣告,確保優先考慮聘請本地人。

國家發展部和建屋發展局於8月份推出的限制房屋貸款和永久居民購屋的新措施有效地打壓了轉售組屋市場的需求,為市場進一步降溫。“過熱”房市的確需要調控,然而房市轉而“過冷”的風險也不容忽視。民眾未來是否因此會轉而抱怨自己的房屋價值縮水和不易轉售獲利呢?

人力部的“公平聘用政策”也許有助於強化本地人的就業權益,但是否會因此增大企業的招聘困難和運營成本呢?是否有悖於新加坡素有的親商的開放市場形象呢?如果外國投資者因此而降低對於新加坡的興趣和信心,最終受害的反而會是本地就業者。

此外,政府健保雙全(Medishield)保險計畫的全民化和終身化希望能令所有民眾終生受益。不過,保費的增加是否反而會加重民眾生活負擔、企業運營成本,並間接推高醫療費用呢?是否會助長民眾對於日常健康保養的忽視和過度依賴政府的心理?這些都是需要嚴肅思考的深層次問題。

偉大政治家最寶貴的品質就是其獨到的遠見和非盲目的堅持。當年美國國務卿威廉•H•蘇厄德就因為堅持從沙俄手中購買荒無人煙的阿拉斯加而被嘲笑為“愚蠢”,可是後來的美國民眾終對蘇厄德的英明之舉感恩戴德。

不過,在如今民主化和網絡化普及的時代,精英主義(Elitism)和民粹主義(Populism)此消彼長的勢頭愈加明顯,各國政黨迫於選舉壓力難免傾向於迎合選民的短期訴求。可惜的是,大多數民眾的訴求是理想化和善變的,因此政府制定政策時必須以國家長遠利益為考量,而不能僅僅被大眾的短期情緒牽着鼻子走。

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在2011年大選後表示,“輸掉6個國會議席並非是個災難性結果,也不意味著新加坡下來將出現一味迎合民眾要求的民粹主義政府”。然而,面對日益高漲的競選壓力,若要真正勇於做到“輕(政黨)勝負,重(國家)興衰”,又談何容易?

 

本台選刊網友來稿及網上時評類稿件。所刊文稿為一家之言,期望大家評頭品足,也希望大家推薦稿件。摘選文稿以文明、理性、獨立、多元為準則,本欄以此自勵,並同大家共勉。

 法廣編輯部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