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網文選刊

俄國人比較索契與北京奧運開幕式

摘要:“我認為‘中國人’這個概念是權力階層虛構的,讓每個中國人都覺得自己是這塊牌坊的一部分,生怕失去了自己身上的‘中國人’,結果永遠無法徹底改變守舊文化基因,這也是中國無論改換任何制度都無法現實真正社會現代化的原因。”

廣告

原文標題:俄羅斯人不再承受歷史包袱
作者:那小兵
(轉自鳳凰博報《那小兵的博客》2014年2月9日

那小兵:莫洛夫,您如何評價昨天索契冬奧開幕式中的節目?更進一步講,您如何解讀俄羅斯新的歷史觀?

莫洛夫:作為一個俄羅斯人,我對這次開幕式感到非常自豪,可以坦言,俄羅斯終於敢於面對自己的歷史了。這個開幕式與中國2008年奧運開幕式有很大不同,中國奧運開幕式強調“和”的概念,試圖把世界放入“和諧框架”中,其中只有中國古代歷史,迴避了近代和現代中國歷史,而俄國此次開幕式突出了“自強不息”的主題思想,從第一個“彼得大帝西征”情節開始,然後進入亞歷山大一世擊敗拿破崙情節,之後再進入非常表現主義色彩的“紅色蘇維埃”時代,最後用幽默的喜劇表現手法進入“新俄國時代”,搭配着柴可夫斯基的古典音樂,這充分表現了俄羅斯人的民族文化自信,他們不再糾結於”黑暗沙俄“,也不在忌諱”紅色恐怖”,更不在乎“改革動亂”,俄羅斯終於在精神上解脫了沉重的過去。

那小兵:我注意到此次俄國的歷史節目確認了“俄國一千年歷史”,這比過去蘇聯教科書中的表述減少了近五百年,為何俄國歷史學有了這種改變?

莫洛夫:我認為這是俄國價值觀改變所引發的改變。與中國用“文字出現”作為歷史開端的舊史學標準不一樣,俄國與日本和其他西方國家如今都採用了“國家體制”為本國歷史開端的做法。比如,日本歷史從天皇出現算起大概約2000年,美國歷史從美利堅合眾國開國算起,如此等等,更注重政治文化與體制的傳承關係,尤其是主權傳承關係。與中國人崇拜祖先的信仰不同,俄國人信奉東正教,這註定俄羅斯最終要走向西方主流意識形態,儘管依然受到西方各國的抵制。從這次表演中可以看到,俄羅斯人把“紅色恐怖時代”看成了“工業化奴役時代”,這是一種微妙的思想更新,從中與西方工業時代在感情上拉近了。如果說俄國與中國在歷史上曾有過某些緣分的話,我認為主要有三次:第一次是蒙古人同時佔領了俄羅斯與中國,但俄國通過堅持抵抗保存了城邦自治權,這讓俄國沙皇最終反客為主,成為了歐洲蒙古各部的“白可汗”,進而發動了向西向南的領土擴張,而中國在蒙古人殖民統治下人口大減,明朝時領土龜縮到漢朝時代格局;第二次是彼得大帝與康熙時代,這兩個豪傑都是喜歡西方科技的人,但彼得大帝是俄羅斯人,他首先做的就是消除俄羅斯人身上蒙古習氣和部落文化,對俄國進行了全面“文化基因”改造,讓俄羅斯搭建了西方文明的基礎,而康熙作為一個韃靼征服者皇帝,他也對中國進行了文化改造,推行了“留髮不留頭”的同化政策,同時東征西討與拉攏回幫與西藏,組成了第一個“中華聯邦”,最令中國人扼腕的是彼得大帝和卡捷琳娜迅速佔領了整個西伯利亞,讓滿清這個來自西伯利亞的部落錯過了繼承蒙古人舊帝國的機會。第三次是後斯大林時代與毛澤東時代的蜜月與冷戰,馬列主義無神論與中國巫術思想不謀而合,蘇聯走上可歷史岔路,中國再次墮入專制集權深淵,兩者同性相斥,中國投向美國出賣了蘇聯,蘇聯人對此刻骨銘心。儘管戈巴喬夫與鄧小平都是走西化道路的人,但中國始終無法在文化基因上有所突破。俄羅斯與中國的關係至今停留在“相互利用”關係,但意識形態上隔閡越來越大。俄國最忌諱的美國?但我看俄國心理上最想成為另個“美國”,這就是俄羅斯的底牌。

那小兵:您提到俄國與日本的“文化基因”改造,這對於中國讀者幾乎是個空白,您如何解釋這種情況?

莫洛夫:我認為社會改革最根本的工作是改造文化基因而不是政治制度本身,這點上中國知識分子多抱不同看法。從歷史實踐中看,俄羅斯彼得大帝搞“西化生活”和日本明 治維新搞“脫亞入歐”都為後來的社會與政治改革奠定了最根本的基礎,相比之下,中國人受儒教思想影響,抱守殘缺,搞“中學為本,西學為用”,人民始終無法形成強大高效的邏輯思維方式,來來去去都陷於意識形態偽命題,這對於這樣一個大民族是致命傷害。俄羅斯之所以改革成功了,因為蘇聯統治下所殘留的利益集團 被徹底打破,然後在普京領導之下獲得重組,全國人民基本上對於“西化道路”達成了共識,心理上的西化遠勝於中國人。日本人也同樣如此,甚至提出與西洋人結婚改變日本人遺傳劣勢,可見日本人勇於根本改進自我文化的特性,雖然他們外表上還保留這某些本民族傳統。相比之下,中國人的改革總是從外表做起,穿西服,蓋大樓,但心靈裡面都是儒家那套人生觀,思想方式依然是“陰陽轉化”那套巫術思維。這種心理特性來自儒家的中庸之道,認為和諧是最高理想境界,人與人之間“和為貴”,個人內心要保持一種“矜而不爭”,達到肉體和靈魂的中庸平衡,保持良好自我感覺。俄羅斯東正教強調“自我懺悔”,但每次懺悔的結論都是“我們必須更加強大,我們必須成為真正的西方霸主”,這種“罪感文化”要比中國人那種“悅感文化”更有進取精神多了。就像老朋友安德魯所言:“女人裹腳,男人留小辮子,這些都是中國人自封的國粹,你敢批評他就和你急,不需要問原因的”,我認為“中國人”這個概念是權力階層虛構的,讓每個中國人都覺得自己是這塊牌坊的一部分,生怕失去了自己身上的“中國人”,結果永遠無法徹底改變守舊文化基因,這也是中國無論改換任何制度都無法現實真正社會現代化的原因。

那小兵:呵呵,您這是讓我難堪啊,我可是當您的擋箭牌呢。非常感謝您接受採訪,祝願俄羅斯東奧圓滿成功。

 

本台選刊網友來稿及網上時評類稿件。所刊文稿為一家之言,期望大家評頭品足,也希望大家推薦稿件。摘選文稿以文明、理性、獨立、多元為準則,本欄以此自勵,並同大家共勉。

 法廣編輯部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