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巴黎 藝術展

德國藝術家裡希特《全景》畫展

德國藝術家格哈德∙ 里希特(Gerhard Richter)大型作品回顧展《全景》(Panorama)從6月6至9月24日在巴黎蓬皮杜現代藝術中心(Beaubourg)舉行,150多件作品全面回顧里希特近五十年以來的創作歷程。 

《貝蒂》,油畫,30 × 40 cm,1977。
《貝蒂》,油畫,30 × 40 cm,1977。 © GERHARD RICHTER, 2012
廣告

歐洲三大博物館舉辦聯展向里希特的藝術生涯致意

里希特1932年出生在前東德城市德累斯頓(Dresden),被公認為目前全球作品數量最多的在世藝術家。蓬皮杜中心的展覽是歐洲三大城市共同舉辦的里希特作品回顧聯展《全景》 第三站,從2011年10月開始在倫敦泰特美術館 和柏林新國家畫廊里舉辦的展覽均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今年是里希特八十歲壽辰,所以可以說這個大型聯展是歐洲幾個博物館獻給里希特的生日大禮。

與其他聯展不同的是,三個博物館舉辦的里希特作品聯展的內容不盡相同,除了一百件共同展出的作品以外,每個博物館可以根據各自展廳的條件選擇另外五十件作品。但無論是哪一種展覽方式,目的都是為了讓觀眾能全面領略里希特的創作歷程及其作品中呈現出來的美感。

蓬皮杜現代藝術中心的展覽方式頗具特色,展覽以一個三角形的展廳為中心,延伸出九個展廳,分別展出代表裡希特九種創作風格的作品。展廳按照作品的創作時間順序排列,不僅顯示出里希特的創作手法和理念的變化,也能同時讓觀眾看到作品中呈現出來的連續性:普通的事物,家人,政治暴力,城市破壞,虛榮和憂鬱等不斷出現的主題顯示出藝術家自我超越和尋找新的藝術表達方式的努力。

里希特是目前世界藝術市場上價值最高的現代藝術家之一,2008年,他的一幅繪製於1982年的蠟燭系列作品在蘇士比拍賣成交額高達一千五百萬美元,有評論說里希特是目前世界藝術市場上少有的市場價值與藝術價值掛鉤的現代藝術家。當然有讚譽就會有批評,有意思的是喜歡和批評里希特作品的兩種觀點都是基於同樣的原因,這也是里希特的作品呈現出來的主要特色:包括線條絕對準確性,畫面上謎一樣的不透明感對視覺造成的衝擊,高度集中的思想,人物停頓的動作和停滯的時間。

里希特行事低調,也不喜歡接受採訪,更不願意用語言來解釋自己的作品,他讓作品為其代言,通過作品不露聲色地表達自己的觀念。他說:“我不屈服於任何一種願望,不遵循任何一種體制,不趕時髦, 我沒有計畫,沒有風格,沒有野心, 我喜歡不確定性,無止境和不安定感。”

里希特:藝術與麵包和愛情一樣重要

里希特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曾在德雷斯特美院學畫, 1961年逃到西德,並將之前的作品全部摧毀。里希特儘管已在德雷斯頓接受了藝術教育,但他還是決定在杜塞爾多夫藝術學院繼續深造,他之所以選中這個學校是因為杜塞爾多夫是當時德國藝術活動的核心基地,方便掌握西方藝術界動態。里希特六十年代利用照片進行創作的作品成為對他個人與學院派繪畫前所未有的形式突破,里希特對時事、消費社會、傳媒與流行文化的興趣在這個時期的繪畫作品中得以體現。

1967年裡希特完成著名的作品《Ema 樓梯間的裸女》後,以女性為主題的作品,尤其是裸體與情慾圖像主宰了他一整年的創作內容,此後他的創作重心又轉向了城市的鳥瞰景觀,1968年創作的大量風景意味着里希特渴望脫離人體以及人造環境等主題。1966年,里希特除了《色卡》系列之外,也開始探索各種灰色單色畫,這些作品被廣泛稱地為《灰色畫》,這也是他抽象風格的開端。有評論認為《色卡》、《灰色畫》、《扭抹畫》與《攝影放大畫》代表了里希特探索抽象的決心,同時也顯示了他對拆解具象畫機制的企圖。1970年初期,里希特並未擱置具象畫,反而創作了為數可觀的風景、有雲彩的天空、人像及裸體。

步入八旬以前,里希特已經是德國乃至全球最重要的畫家之一。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里希特繼續以創作抽象畫為主,也間或創作相片畫。他在1999年談到這一點時說,"我喜歡畫具象畫,也覺得它很有意思,但因為缺乏主題,所以沒有畫太多具象畫。抽象畫則不然,它對我而言是日常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像行走或呼吸一樣自然。”

對從事了近半個世紀藝術創作的里希特來說,藝術的作用就是讓人能在地球上倖存下來,和麵包與愛情具有同樣重要的作用。

里希特1977年就在新建成的蓬皮杜現代藝術中心裡舉辦過個人作品回顧展展,近四十年的時間過去了,里希特的作品風格於內容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可以說此次展出的150幅畫作和玻璃雕塑構成了里希特藝術生涯的“全景”。

蓬皮杜藝術中心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