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巴黎 展覽

《在路上》手稿在巴黎

巴黎書信與手稿博物館(Le Musée des lettres et manuscrits)正在展出美國作家傑克• 凱魯亞克(Jack Kerouac)的小說《在路上》(On the Road)初稿,這部在三十米長的電傳打字稿上一氣呵成的小說是美國“垮掉一代”的代表作,根據《在路上》改編的電影入圍第六十五節嘎納國際電影屆主競賽單元,《在路上》手稿展覽從五月十八日將持續到八月十九號。

《在路上》史詩,寫作與電影展海報
《在路上》史詩,寫作與電影展海報 @DR
廣告

凱爾魯克與書中人物迪安的原型卡薩迪於1952年合影
凱爾魯克與書中人物迪安的原型卡薩迪於1952年合影 @DR

《在路上》是凱魯亞克的自傳性作品,小說主人公薩爾為了追求個性自由,與迪安,瑪麗露等幾個年輕男女沿途搭車或駕車,幾次橫穿美國大陸,最終到達目的地墨西哥。在路上,他們肆無忌憚地放縱自己,吸大麻,耽迷酒色,走累了就擋道攔車,夜宿村落,從紐約漫遊到舊金山,在經厲精疲力竭的漫長遊盪後,卻又開始篤信東方禪宗,感悟生命的真諦。《在路上》一書在美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作者被譽為是美國戰後“垮掉的一代”的代言人,如今,《在路上》已經成為一種追逐精神自由的符號而具有了普遍意義。

負責此次展廳布置的高戴利夫人(Estelle Gaudry)認為:“這一展出可以讓人們重新認識一個在生活中前進並追求自由的人,在對生活方方面面進行過探索後,他寫出了這本美國文學史上的巨作。這部書中的節奏感很強:行動,停頓,再啟動加速顯示作者具有詩人特有的樂感,他用自己最喜歡的工具  打字機敏銳地將生活呈現了出來。”

一氣呵成的小說成為追求自由的象徵
1951年4月2日至22日,傑克• 凱魯亞克在一條長達36米的電傳打字紙上一氣呵成,打出了這卷含有十二萬五千字的小說。1951年5月,在書稿出來不久後,作者回憶道:“我找了一捲紙放在書架上,然後將紙放在打印機里,用最快的速度打出來,讓那些寫作結構都見鬼去吧。寫出來再說……我是在咖啡因的作用下完成這本書的,每天寫六千個字,第一天寫了一萬兩千個字,最後一天寫了一萬五千…… 這本書沒有段落,將它展開放在地上,就像一條路……”

1951年凱魯亞克剛過29歲,儘管1950年他已經出版了處女作《鄉村與城市》,但在文壇依然是是默默無聞的人物。《在路上》一書的內容絕大部分是作者的親身經歷,是他實踐“自發性寫作”風格的作品,由內心爆發的藝術衝動一氣呵成。從他的寫作方法上可以看到作者的旅伴卡薩迪(Neal Cassady,書中人物迪安原型)給予他的超現實主義影響。這一長卷在出版時成了370頁的小說,但全書還是僅有一個段落。

雖然說書是凱魯亞克在二十天的時間內一氣呵成,但作者在1947年開始旅行的時候就在為小說做準備,他在旅途中前後共用了十幾本記事本子記錄所見所聞。在上路前,還默默無聞的格魯亞克很快就變成了美國最有名的小說家,也被贊為是同代小說家中最有才氣的一人,因為他成功撲捉到美國社會的脈搏以及年輕人對自由的渴望。“自發性寫作”風格將其推向美國文壇的風頭浪尖。

《在路上》的出版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在經過了幾個出版社的拒絕和不少改動後,最終於1957年由美國Viking出版社出版。儘管發表的版本中刪去了原作不少所謂“危險”的章節,凱爾盧克及其朋友們的冒險旅行還是很快就打動了千萬讀者的心靈,對喜歡他的讀者來說,這不是一部普通的小說,而是一部激情與自由的讚歌,書中所述的生活吸引了相當一部分年輕人嚮往,它首先影響了一代美國人的生活方式,被翻譯後又成了全世界追求自由的年輕人的“聖經”。書中不正統的敘述方式也令眾多讀者着迷。儘管批評者認為這本小說傳播了嬉皮士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極頹廢的生活態度,對於一代又一代喜歡《在路上》的讀者來說,凱魯亞克表達出了大多數人心中的異化、不安和不滿的情緒,因此有評論認為《在路上》已經不僅僅是一本書,而是一種人生“想象的理想狀態和自由的覺悟”。一個背起行囊上路,探求不可預知的旅途的人,似乎就可以“掌握開啟通向神秘的種種可能和多姿多彩的歷練本身之門”,《在路上》更像是一種自我標榜的儀式。

《在路上》終於改編成電影

手稿在長達九米長的玻璃櫥窗里展出。
手稿在長達九米長的玻璃櫥窗里展出。 @DR

2001年,《在路上》一書原稿在紐約佳士得拍賣行拍出兩百五十萬美元的高價。1968年,美國導演弗朗西斯•考波拉得到將小說改編成電影的權利,但最終因種種原因沒有實現。直到2012年,巴西導演塞萊斯終於在多年準備後最終將遊記搬上屏幕,並進入第六十五屆嘎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目前這部影片正在法國影院熱映。

博物館也專門為這部特殊手稿的陳列做了相應的布置,人們可以在長達九米長的玻璃櫥窗里看到這部手稿。圍繞着手稿展出的圖片和資料內容和資料包括凱魯亞克的生活,他對文學的熱愛,及其旅途中的朋友等。凱魯亞克喜歡的作家包括法國天才詩人蘭博和法國大文豪塞利那(Céline)和巴爾紮克等,這次展覽同時也是配合電影《在路上》在法國影院上映而舉辦的,所以影片在拍攝過程中的照片,以及加了註解的劇本也是展出的內容。

 

巴黎書信與手稿博物館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